发烧伴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病毒感染(如EB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结核杆菌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和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儿童和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EB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除了发烧外,常伴有颈部等部位淋巴结肿大,淋巴结一般为轻至中度肿大,质地中等,无粘连、无明显压痛。患者还可能出现咽痛、肝脾肿大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EB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等。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中,EB病毒感染是常见病因,通过血清学等检查手段可明确诊断。
风疹病毒感染:风疹患者会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同时伴有全身红色斑丘疹,耳后、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淋巴结肿大一般先于皮疹出现,可为轻度肿大,质地软,有压痛。风疹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通过检测风疹病毒抗体等可辅助诊断。
巨细胞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导致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可累及颈部、腋下等部位淋巴结,一般为轻度肿大。该病毒感染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感染后多为隐性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症状相对明显,可通过检测巨细胞病毒核酸、抗体等进行诊断。
细菌感染:
链球菌感染:如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猩红热,患者有发热,多为高热,伴有咽痛、草莓舌等表现,同时颈部、颌下淋巴结常肿大,淋巴结可有压痛。此外,丹毒也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伴有发热,附近淋巴结可肿大。通过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咽拭子或伤口分泌物培养可发现链球菌等进行诊断。
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结核可出现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同时有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颈部淋巴结,可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初期质地较硬,可活动,后期可相互粘连融合,形成脓肿、破溃等。通过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淋巴结穿刺或活检找到结核杆菌等可明确诊断。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结核杆菌感染,但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患病,如艾滋病患者合并结核杆菌感染时,症状可能更不典型。
非感染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育龄女性,患者可出现发热,热型不定,同时伴有多系统损害表现,如面部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痛等,部分患者会有淋巴结肿大,一般为轻至中度肿大。实验室检查可见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自身抗体检测等综合诊断。不同年龄均可发病,但以育龄女性多见。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可出现发热,热型多样,伴有关节肿胀、疼痛等,部分患儿会有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根据临床特点分为不同亚型,通过关节液检查、自身抗体检测等辅助诊断,不同年龄儿童均可患病,其中以2-4岁儿童多见。
恶性肿瘤:
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出现发热,可为低热或高热,同时伴有贫血、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淋巴结肿大可累及全身,一般为轻至中度肿大,质地较硬。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可明确诊断,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及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较为常见。
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均可出现发热,可为低热或周期性发热,伴有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质地韧,可活动,后期可相互粘连。通过淋巴结活检等明确病理类型进行诊断,各年龄均可发病,不同类型淋巴瘤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病情况有所差异。
当出现发烧伴淋巴结肿大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更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诊断和处理;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诊断时需更加谨慎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