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屑病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浅表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不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头皮等部位有相应表现;银屑病由多种因素引起,是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有寻常型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表现不同。二者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鉴别等方面均有不同,临床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准确区分以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不同人群在疾病发生、发展及表现上有差异,诊断治疗时需考虑。
一、定义与病因
白屑病:是一种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浅表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马拉色菌等微生物的寄生和繁殖、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等有关,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皮、面部、胸背部等。
银屑病:是一种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有关,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以四肢伸侧、头皮和背部多见。
二、临床表现
白屑病
头皮部位:轻度损害为毛囊周围红色小丘疹,渐融合成淡红色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严重时可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甚至毛发脱落。
面部:多呈淡红色斑片,有细薄鳞屑,常见于眉弓、鼻唇沟等部位。
胸背部:表现为淡红色或黄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患者头皮损害可能相对较轻,而成年男性可能胸背部受累更常见,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饮食油腻的人群可能病情易加重。
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初起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成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可见点状出血,即Auspitz征,此为银屑病的特征性表现。皮疹可呈点滴状、斑块状、地图状等多种形态,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头皮损害常超出发际,毛发呈束状。
关节病型银屑病:除有银屑病皮疹外,还伴有关节炎症状,可累及周围关节,导致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甚至活动受限,多见于成年男性,发病与自身免疫及银屑病病情活动相关。
脓疱型银屑病:分为泛发性脓疱型和局限性脓疱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多急性发病,可在数周内泛发全身,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出现密集的无菌性小脓疱,可融合成脓湖,常伴有高热、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多限于手掌和足底,表现为红斑上出现多数针尖至粟粒大小的脓疱,基底潮红。
红皮病型银屑病: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浸润,大量脱屑,常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病情顽固,易复发,多见于成人,多因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不当,如滥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突然停药等诱发。不同年龄患者银屑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银屑病患者皮疹往往更倾向于点滴状,女性患者在月经前后病情可能有变化,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可促使病情发作或加重。
三、实验室检查
白屑病:皮肤镜检查可见头皮部位皮脂腺开口扩张,有鳞屑覆盖,马拉色菌检查可能发现马拉色菌菌丝或孢子。
银屑病: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角质层内有Munro微脓肿,表皮突延长,真皮乳头向上延伸,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等。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自身抗体检查一般无特异性自身抗体。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白屑病: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如好发部位、皮损特点(油腻性鳞屑、淡红色斑片等)进行诊断,需与头皮银屑病、脂溢性皮炎样银屑病等鉴别,头皮银屑病有典型的银屑病皮疹表现及Auspitz征等可与之区分。
银屑病: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皮肤组织病理特征等进行诊断,需与玫瑰糠疹、慢性湿疹、头癣等鉴别,玫瑰糠疹皮疹长轴与皮纹一致,有母斑,头癣可通过真菌镜检及培养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进行鉴别。
总之,白屑病与银屑病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鉴别等方面均存在不同,临床医生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准确区分,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表现上可能有差异,在诊断和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