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急性咽炎有局部症状如咽痛、咽部充血、吞咽困难,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非药物干预包括休息保暖、补水、调整饮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药物治疗根据感染类型用抗病毒或抗菌药物;年龄、性别对其影响不大,生活方式和病史会有不同影响,婴儿护理更细致,有过敏或基础疾病宝宝需特殊关注。
一、宝宝急性咽炎的症状
1.局部症状
咽痛:宝宝会感到咽部疼痛,年龄稍大的宝宝可能会诉说咽痛,而婴儿可能表现为哭闹、拒食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宝宝可能只是轻微不适,有的则疼痛较为明显,影响吞咽。
咽部充血: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咽部黏膜呈弥漫性充血,色泽鲜红,尤其是咽后壁黏膜充血较为明显,有时可见淋巴滤泡红肿。
吞咽困难:由于咽部疼痛,宝宝在吞咽时可能会出现困难,尤其是在进食时表现得更为明显,可能会拒绝进食固体食物。
2.全身症状
发热:急性咽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宝宝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持续1-2天,而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
其他全身不适:宝宝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还会伴有哭闹不安等情况。
二、宝宝急性咽炎的最佳疗法(非药物及药物相关,遵循非药物优先等原则)
1.非药物干预
休息与保暖:让宝宝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同时要注意保暖,根据气温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宝宝再次受凉,加重病情。
补充水分:鼓励宝宝多喝温水,保持咽喉部湿润,有助于减轻咽部不适,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对于婴儿,要少量多次喂奶或喂水。
饮食调整:给予宝宝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咽部刺激。如果宝宝因咽痛拒绝进食固体食物,可以适当给予一些流质或半流质的温凉食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或定期开窗通风,但要注意避免宝宝直接吹风。
2.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抗病毒药物: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一般可以观察为主,因为目前对于大多数病毒感染缺乏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但如果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在发病早期可以考虑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
抗菌药物:如果明确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如咽部有脓性分泌物等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要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征,避免滥用抗生素。
三、不同因素影响及应对
1.年龄因素
婴儿:婴儿患急性咽炎时,由于不会表达咽痛,主要通过哭闹、拒食等表现来体现。在护理上要更加细致,如准确记录婴儿的进食量和饮水量,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因为婴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可能变化较快。在补充水分时,要注意避免呛咳,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喂水或喂奶。
幼儿及年长儿:幼儿及年长儿可以表达自身不适,护理时要注重心理安抚,让宝宝配合治疗,如解释用药或检查的目的等。在饮食调整上,可以根据宝宝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清淡食物,但仍要避免刺激性食物。
2.性别因素:性别对宝宝急性咽炎的症状和治疗一般无明显差异,主要还是根据病情本身进行相应的处理。
3.生活方式因素
日常活动:患病期间要减少宝宝的剧烈活动,保证充足休息。如果宝宝平时有户外锻炼的习惯,患病时要适当减少户外活动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卫生习惯:要督促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咽部,减少病毒和细菌的感染机会。
4.病史因素
有过敏史的宝宝:如果宝宝有过敏史,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或食物等。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告知医生宝宝的过敏史,以便选择合适的药物。
有基础疾病的宝宝: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宝宝,患急性咽炎时要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急性咽炎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的发作。如哮喘患儿可能会因咽部不适、发热等情况导致哮喘发作,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宝宝的基础疾病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