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接种有绝对禁忌证如对疫苗成分过敏、发热或急慢性病发作期、既往严重过敏、未控制的癫痫等,暂缓接种情况包括患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妊娠期、哺乳期、免疫功能受损等,接种前要如实告知健康等信息、了解疫苗信息、保证休息饮食,接种时配合操作、遵循流程,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观察不良反应、休息护理、按程序完成后续接种及特殊人群后续关注。
一、禁忌症
(一)绝对禁忌证
1.对疫苗所含成分(如新型冠状病毒毒株、佐剂等)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者,禁止接种。
2.处于发热期、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人群,应暂缓接种,待病情稳定后再评估是否可以接种。
3.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者,禁止接种。
4.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疾病等)者,禁止接种。
(二)暂缓接种情况
1.正在患感冒、肺炎等急性疾病,或患有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的人群,建议暂缓接种,待病情得到控制、症状明显缓解后再考虑接种。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等情况。
2.妊娠期女性,目前虽尚无充分证据表明疫苗对妊娠女性及胎儿会造成不良影响,但为谨慎起见,一般建议暂缓接种,待妊娠结束后再评估补种。
3.哺乳期女性,由于目前关于疫苗经母乳传递给婴儿的风险尚不明确,且哺乳期女性在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婴儿的影响也不确定,因此一般建议暂缓接种,可待哺乳期结束后再考虑接种。
4.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一般建议接种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不建议接种减毒活疫苗,且在接种前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免疫状态及接种必要性。
二、注意事项
(一)接种前注意事项
1.如实告知健康状况:受种者应向接种医生如实提供自己的健康状况、既往病史、过敏史等信息,包括是否患有慢性疾病、近期是否有发热或其他不适症状、是否对食物、药物等过敏等,以便医生判断是否可以接种。例如,若有糖尿病目前血糖控制不稳定,需告知医生由医生评估是否能接种。
2.了解疫苗相关信息:充分了解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等信息,可通过官方卫生健康部门、接种机构等正规渠道获取准确信息,做到知情接种。
3.保证休息与饮食:接种前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保持正常饮食,不宜空腹接种,防止因低血糖等情况在接种过程中出现不适。
(二)接种时注意事项
1.配合医生操作:要配合接种医生进行健康询问和接种前的健康状况核查,按照要求暴露接种部位,全程保持安静、配合,确保接种操作顺利进行。
2.遵循接种流程:严格按照接种机构规定的接种流程进行,包括接种部位的消毒、疫苗的接种剂量等都要遵循规范操作。
(三)接种后注意事项
1.留观要求:接种后需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以便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及时处理。留观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酒、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
2.观察不良反应:密切观察自身状况,如是否出现发热、乏力、头痛、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等一般不良反应,以及是否出现严重过敏等异常反应。一般不良反应通常可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若出现持续不缓解或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3.休息与护理:接种后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剧烈运动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接种部位若出现红肿、疼痛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若症状加重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咨询医生。
4.后续接种安排:按照疫苗接种程序,了解后续剂次的接种时间、间隔等要求,按时完成全程接种以保证疫苗的免疫效果。例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通常需接种2剂次,间隔3-8周,要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后续接种。
5.特殊人群后续关注: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女性等,在接种后仍需密切关注自身及胎儿、婴儿的状况,若有异常情况及时与相关医生沟通,并遵循医生的进一步指导。例如哺乳期女性接种后需观察婴儿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必要时暂停母乳喂养并咨询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