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的症状包括局部有与毛囊口一致的红色丘疹、脓疱,可单发或多发、有瘙痒或疼痛等,不同部位如头皮、面部、臀部毛囊炎各有特点;其起因包括病原体感染(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如马拉色菌)和诱发因素(皮肤卫生差、多汗、皮肤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
一、毛囊炎的症状
(一)局部症状
1.皮疹表现
初期通常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红色丘疹,直径一般在1-2毫米左右,数天内中央可出现脓疱,脓疱内常有白色或黄白色脓液。例如,在头皮部位发生的毛囊炎,可看到头皮上有一个个红色的小疙瘩,随后可能发展为顶部有脓疱的情况。
皮疹可单发,也可多发,多发时可相互融合。
2.自觉症状
常有瘙痒感,在儿童中,由于瘙痒可能会不自觉地搔抓,从而加重病情。如果毛囊炎发生在毛发较多、摩擦较明显的部位,如颈部、腋窝等,还可能伴有疼痛。例如,腋下的毛囊炎,在活动时可能会因为摩擦而感到疼痛。
(二)不同部位毛囊炎的特点
1.头皮毛囊炎
头皮毛囊炎较为常见,严重时可导致毛囊破坏,引起永久性脱发。儿童头皮毛囊相对娇嫩,更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且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头发生长。
表现为头皮上散在或密集的红色丘疹、脓疱,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疼痛,严重时可出现头皮红肿、疼痛加剧等情况。
2.面部毛囊炎
面部毛囊炎多发生在额头、脸颊等部位,皮疹可影响外观。对于儿童面部毛囊炎,由于面部皮肤较为娇嫩,在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初期为红色小丘疹,逐渐发展为脓疱,脓疱干涸或破溃后可结痂,痂皮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但如果感染较深,可能会遗留色素沉着或小的瘢痕。
3.臀部毛囊炎
久坐、局部不透气等因素容易引发臀部毛囊炎。在成人中,长时间坐着工作的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而儿童如果穿着不透气的尿布等,也可能发生臀部毛囊炎。
表现为臀部皮肤出现红色丘疹、脓疱,行走或坐下时可能会感到疼痛,影响日常活动。
二、毛囊炎的起因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当皮肤受损时,如搔抓、摩擦、蚊虫叮咬等导致皮肤屏障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就容易侵入毛囊引起感染。例如,儿童皮肤相对娇嫩,玩耍时容易出现皮肤微小破损,若不注意清洁,就可能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发毛囊炎。
表皮葡萄球菌也可引起毛囊炎,通常在皮肤卫生状况较差的人群中更容易发生。
2.真菌感染
马拉色菌是常见的引起真菌性毛囊炎的病原体。马拉色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多汗、油脂分泌旺盛的部位更容易繁殖。例如,油性皮肤的人,皮脂腺分泌油脂多,局部环境适合马拉色菌生长,就容易患马拉色菌性毛囊炎。在儿童中,如果过度肥胖,皮肤褶皱处容易出汗、油脂分泌多,也可能增加马拉色菌感染的风险。
(二)诱发因素
1.皮肤卫生状况不佳
不经常洗澡、不勤换衣物的人,皮肤表面容易积聚污垢、油脂和细菌等,从而增加毛囊炎的发生风险。对于儿童来说,家长如果没有及时给儿童清洁皮肤,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儿童出汗多,皮肤卫生更需要重视。例如,长时间不洗澡的儿童,皮肤表面的污垢会堵塞毛囊口,为细菌等病原体的滋生创造条件。
2.多汗
多汗会使皮肤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在炎热的天气里,成人大量出汗后如果不能及时擦干,或者儿童玩耍后出汗较多,若不及时清洁,就容易引发毛囊炎。例如,运动员在运动后大量出汗,若没有及时洗澡换衣,很容易出现毛囊炎。
3.皮肤损伤
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损伤,如搔抓、摩擦、烫伤、昆虫叮咬等,都可能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病原体更容易侵入毛囊。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喜欢搔抓皮肤,若皮肤被抓破,就容易导致毛囊炎。例如,儿童被蚊虫叮咬后搔抓皮肤,抓破皮肤后就可能引发细菌感染,进而发展为毛囊炎。
4.机体抵抗力下降
患有糖尿病、贫血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机体抵抗力较低,容易发生毛囊炎。儿童如果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也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毛囊炎的发病几率。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皮肤组织含糖量高,有利于细菌生长,从而容易发生毛囊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