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是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适用于妊娠≤49日、年龄小于40岁健康女性,但有危险,包括流产不全(约10%概率,子宫特殊位置、多次流产史者风险高)、阴道大量出血(约5%左右发生率,年龄大、有贫血病史者止血难)、感染(阴道出血超2周易感染,发生率2%-5%,有生殖道感染病史、不注意卫生者风险高,感染影响生育);注意事项为需在有抢救条件医疗机构进行,服药前严格筛查,流产后注意休息、卫生等;特殊人群中年龄小的女性风险高、需谨慎且术后密切观察,年龄大的女性并发症几率增加、要充分评估和加强随访,有基础疾病的女性可能加重病情、需告知医生评估。药物流产不能随意自行进行,要在正规医疗场所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和需特别关注之处。
药物流产可能存在的危险
流产不全
发生情况:药物流产有10%左右的概率出现流产不全的情况,即妊娠组织物不能完全排出体外。这是因为药物作用可能无法使子宫内的胚胎等组织完全剥离并排出。从医学研究来看,部分女性在服用药物后,子宫收缩可能不足以将胚胎完整排出,残留的组织在子宫内会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导致阴道大量出血等问题。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本身子宫位置特殊(如过度前屈或后屈)的女性,流产不全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因为子宫位置异常会影响子宫收缩和妊娠组织的排出;有多次流产史的女性,子宫的肌层等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也可能增加流产不全的发生几率。
阴道大量出血
发生情况:如果出现流产不全或者子宫收缩不良等情况,就可能导致阴道大量出血,出血量可能超过平时的月经量,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贫血,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表明,药物流产后阴道大量出血的发生率约为5%左右。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年龄较大的女性,身体的凝血功能等可能相对较弱,在出现阴道大量出血时,止血相对困难;本身有贫血病史的女性,一旦发生大量出血,病情可能进展更快,需要更及时的处理。
感染
发生情况: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较长(一般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为1-2周,若超过2周仍有出血则属于时间较长),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这就为细菌等病原体的入侵提供了机会,容易引发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感染性疾病。据统计,药物流产后感染的发生率约为2%-5%。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有生殖道感染病史的女性,在药物流产后感染的风险更高;生活中不注意个人卫生的女性,比如流产后没有及时更换卫生巾等,也会增加感染的几率。对于孕妇自身来说,感染可能会影响今后的生育功能,如引起输卵管炎导致输卵管堵塞,进而影响再次受孕。
药物流产的注意事项及特殊人群提示
注意事项
药物流产必须在有正规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服药后要在医院观察,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流产不全、大出血等紧急情况。
服药前要经过严格的适应证筛查,包括详细询问病史、进行B超等检查确定是宫内妊娠等。
药物流产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巾,术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
特殊人群提示
年龄较小的女性:年龄小于18岁的女性身体还处于发育阶段,药物流产对身体的影响可能更大,出现并发症的风险相对更高,所以不建议作为首选的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在进行药物流产时需要更加谨慎,并且术后要密切观察身体状况。
年龄较大的女性(大于35岁):大于35岁的女性属于高龄妊娠,身体各方面机能有所下降,药物流产后发生流产不全、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相对增加,所以在药物流产前要充分评估身体状况,术后要加强随访,观察身体恢复情况。
有基础疾病的女性:如有心脏病、高血压、贫血等基础疾病的女性,药物流产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例如有贫血的女性,药物流产后阴道大量出血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贫血;有心脏病的女性,阴道大量出血等情况可能会诱发心脏病发作。所以这类女性在进行药物流产前要将基础疾病的情况告知医生,由医生评估是否适合进行药物流产以及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药物流产存在一定危险,不能随意自行进行,需要在正规医疗场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并且不同人群在药物流产前后都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和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