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排空乳汁、休息与饮食)、局部治疗(热敷、冷敷)、抗生素治疗(把握用药指征与选择合适抗生素)及脓肿形成时的手术治疗(脓肿切开引流并保持引流通畅、注意护理与观察)。
一、一般治疗
1.排空乳汁
对于哺乳期女性,要尽量排空乳房内的乳汁。可以通过频繁哺乳、使用吸奶器等方式。因为乳汁淤积是哺乳期乳腺炎常见的诱因之一,排空乳汁有助于缓解炎症。例如,婴儿吸吮是最自然有效的排空方式,若婴儿不能有效吸吮,吸奶器的使用能帮助吸出乳汁,维持乳腺导管通畅。
不同年龄阶段的哺乳期女性,都应注重乳汁的排空。年轻的哺乳期女性可能精力相对充沛,可更积极地进行哺乳或使用吸奶器;而年龄稍大的哺乳期女性也需按照自身情况坚持排空乳汁。
2.休息与饮食
保证充足的休息,这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哺乳期女性由于需要照顾婴儿,往往休息不足,充足的休息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利于乳腺炎的恢复。在饮食方面,要保持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哺乳期女性,如生活节奏快、经常熬夜的女性,更要调整作息,保证休息;而生活方式相对规律的女性也不能忽视休息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时间来保证充足睡眠。有基础病史的哺乳期女性,在饮食和休息上要更谨慎,比如有糖尿病病史的哺乳期女性,要注意饮食中糖分的摄入控制,同时保证休息以维持血糖稳定和身体恢复。
二、局部治疗
1.热敷
在乳腺炎早期,可进行局部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敷在乳房患处,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乳房的肿胀和疼痛。例如,通过热敷可以使乳腺组织的血管扩张,加快炎症部位的血液流动,有助于炎症的消退。
哺乳期女性在热敷时要注意温度的把控,避免烫伤皮肤。不同个体对温度的耐受略有不同,皮肤敏感的哺乳期女性更要谨慎调节热敷温度。有皮肤破损等情况的哺乳期女性则不适合热敷。
2.冷敷
当乳腺炎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较为明显时,可考虑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乳房患处,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可以减轻局部的肿胀和疼痛,收缩血管,减少炎症物质的渗出。例如,在乳腺炎急性炎症期,冷敷能快速缓解乳房的红肿热痛症状。
哺乳期女性进行冷敷时同样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并且如果乳房有开放性伤口等情况也不宜冷敷。
三、抗生素治疗
1.用药指征
当哺乳期乳腺炎发展到有明显感染征象,如出现高热(体温>38.5℃)、白细胞升高等情况时,需要考虑使用抗生素。一般来说,当通过一般治疗和局部治疗效果不佳,炎症有进一步加重趋势时,应及时使用抗生素。
不同年龄的哺乳期女性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谨慎评估。对于年轻哺乳期女性,在选择抗生素时要考虑到药物对婴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哺乳期女性,如本身有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在选择抗生素时要更权衡药物对母体和婴儿的双重影响。
2.抗生素选择
通常首选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相对安全,对婴儿的影响较小。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在哺乳期使用相对较为安全,能有效针对常见的引起乳腺炎的细菌感染。
哺乳期女性使用抗生素期间,仍需继续哺乳,但要注意用药后的观察。如果用药过程中出现婴儿腹泻等异常情况,可能需要调整抗生素的使用。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抗生素的疗程,不要自行停药,以免炎症复发。
四、手术治疗
1.脓肿形成时的手术
当哺乳期乳腺炎发展到形成乳腺脓肿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脓肿切开引流。在脓肿切开后,要保持引流通畅,定期换药。手术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乳腺导管,以免影响日后的哺乳功能。
对于哺乳期女性来说,手术治疗后要更加注重乳房的护理和伤口的观察。年轻的哺乳期女性可能会担心手术对哺乳的影响,术后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乳房的护理,如继续排空乳汁等,以最大程度保留哺乳功能;有基础病史的哺乳期女性在术后要同时关注基础疾病的情况,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促进伤口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