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早期有一般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还有心脏相关症状如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不同人群早期症状特点不同,儿童不典型、成年人易延误就诊、老年人症状易被掩盖,需与普通感冒、冠心病心绞痛、胃肠道疾病等鉴别。
一、症状表现
(一)一般症状
1.发热:部分心肌炎患者早期可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这是身体免疫系统对心肌损伤做出反应的表现,与感染等因素相关,比如病毒感染引发心肌炎时,病毒作为外来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导致发热。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体温波动相对更明显些。
2.全身倦怠感: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精神状态不佳,这种倦怠感比较常见,可能是因为心肌受损后身体代谢等功能受到影响,能量供应相对不足等原因导致,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较往常减少、不愿玩耍等情况。
(二)心脏相关症状
1.心悸:患者能感觉到心脏跳动异常,可表现为心跳加快、心慌等,这是由于心肌炎症影响了心脏的正常节律和收缩功能,导致心脏搏动出现异常。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心悸的感受和表述可能不同,成年人可能更易准确描述心慌的感觉,儿童可能会通过哭闹、烦躁等表现来体现。
2.胸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胸痛症状,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闷痛等,疼痛部位不固定,可能在胸骨后、心前区等部位,这是因为心肌炎症刺激了心脏的神经末梢等结构引起疼痛。但要注意,儿童表述胸痛可能不如成年人准确,可能仅表现为哭闹、拒按胸部等。
3.呼吸困难:早期可能表现为活动后气短,随着病情发展可能逐渐出现静息状态下也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心肌受损后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部淤血等情况,影响了气体交换。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在吃奶时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等表现,因为吃奶需要消耗较多体力,心脏功能受影响后无法满足机体需求。
二、不同人群早期症状特点
(一)儿童
儿童心肌炎早期症状可能不太典型,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和心脏相关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因为儿童心肌受损后心脏射血功能受影响,吃奶时需要更大的心力,导致疲劳,表现为吃奶量减少、吸吮无力等;有的儿童可能出现烦躁不安,这与身体不适但又无法准确表达有关;部分儿童可能以精神差、嗜睡为首要表现,容易被家长忽视,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儿童的日常状态变化。
(二)成年人
成年人相对能更清晰地表述自身症状,早期除了发热、倦怠、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外,可能还会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在症状出现初期没有及时联想到是心肌炎,容易延误就诊。比如一些年轻上班族,出现轻微心悸、胸痛时可能认为是工作劳累等原因引起而未重视。
(三)老年人
老年人心肌炎早期症状也可能不典型,常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肌炎的症状可能被基础疾病的症状所掩盖。例如老年人可能在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时,首先考虑是冠心病发作,而忽略了心肌炎的可能,而且老年人机体反应相对迟钝,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但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要特别警惕。
三、与其他疾病早期症状的鉴别
(一)与普通感冒的鉴别
普通感冒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如咳嗽、流涕、鼻塞等,一般很少有心脏相关症状,而心肌炎早期虽可能有发热,但同时会伴有心悸、胸痛、胸闷等心脏方面的异常表现,普通感冒一般不会出现这些心脏相关症状。不过有些病毒性感冒可能会合并心肌炎,所以当感冒患者出现心悸等心脏不适时要警惕合并心肌炎的可能。
(二)与冠心病心绞痛的鉴别
冠心病心绞痛多见于中老年人,有冠心病基础病史的人群较多见,疼痛多与活动、情绪激动等有关,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部位多在胸骨后中上部,持续时间一般较短,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可缓解。而心肌炎引起的胸痛虽然也可能为闷痛等,但一般没有冠心病的典型诱因,且心肌炎患者年龄相对可能更年轻些,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可进一步鉴别。
(三)与胃肠道疾病的鉴别
一些胃肠道疾病也可能引起腹痛等症状,如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一般不会有心脏相关症状,而心肌炎早期出现的胸痛等症状可能被误以为是胃肠道疾病引起,但通过询问病史、进行心脏相关检查等可区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