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抗腮腺炎病毒免疫力来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接种有预防疾病发生(降低感染风险、减少重症发生)和构建群体免疫屏障的必要性,适宜8月龄以上儿童及未患过腮腺炎且有接触风险的青少年成人接种,接种后要注意一般反应处理及长期健康随访,局部可能红肿疼痛、少数有低热,极少数可能免疫失败,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接种情况。
一、腮腺炎疫苗的作用原理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疫苗属于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腮腺炎病毒的免疫力,从而预防腮腺炎的发生。当人体接种腮腺炎疫苗后,免疫系统会识别疫苗中的减毒腮腺炎病毒,进而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当人体真正接触到腮腺炎病毒时,记忆细胞能迅速活化,引发免疫反应,清除病毒,达到预防发病或减轻发病症状的目的。
二、接种腮腺炎疫苗的必要性
(一)预防疾病发生
1.降低感染风险: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接种腮腺炎疫苗能显著降低人群感染腮腺炎病毒的风险。例如,在一些开展了大规模腮腺炎疫苗接种的地区,当地腮腺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未大规模接种疫苗的地区。对于儿童等易感人群来说,接种疫苗是避免感染腮腺炎的有效手段。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更容易受到腮腺炎病毒的侵袭,通过接种疫苗可在其体内建立起针对腮腺炎病毒的免疫屏障。
2.减少重症发生:感染腮腺炎病毒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重症情况,如腮腺炎病毒脑炎、睾丸炎、卵巢炎等并发症。接种疫苗后,能有效预防腮腺炎病毒的感染,从而减少这些重症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临床数据显示,接种过腮腺炎疫苗的人群中,出现重症并发症的比例远低于未接种人群。
(二)对群体免疫的贡献
1.构建群体免疫屏障:当人群中足够比例的人接种了腮腺炎疫苗后,可在群体中形成群体免疫屏障。这样即使有个别腮腺炎病毒传入,也很难在人群中持续传播,从而保护了那些未接种疫苗或因特殊原因不能接种疫苗(如免疫缺陷者等)的人群。例如,当社区内大部分儿童都接种了腮腺炎疫苗,那么该社区内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感染腮腺炎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三、适宜接种腮腺炎疫苗的人群及接种建议
(一)适宜人群
1.儿童群体:一般建议8月龄以上的儿童接种腮腺炎疫苗。因为8月龄以后儿童从母体获得的腮腺炎相关抗体逐渐消失,自身免疫系统开始具备一定接受疫苗刺激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
2.青少年及成人:对于未患过腮腺炎且未接种过腮腺炎疫苗的青少年和成人,如果有接触腮腺炎病毒的风险(如在腮腺炎流行地区生活、工作,或与腮腺炎患者密切接触等),也可以考虑接种腮腺炎疫苗来预防感染。
(二)接种建议
1.按照免疫程序接种:儿童通常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进行接种,一般是在18-24月龄时接种第一剂,4-6岁时接种第二剂。但具体的接种剂次和时间可能因地区疫苗种类等因素略有不同,需遵循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的安排。
2.特殊人群谨慎评估:对于患有严重过敏史(如对疫苗成分过敏等)的人群,应避免接种腮腺炎疫苗。对于正在发热、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人群,建议暂缓接种,待病情稳定后再评估是否可以接种。孕妇一般也不建议接种腮腺炎疫苗,以免对胎儿产生可能的不良影响,具体情况需咨询医生。
四、接种腮腺炎疫苗后的注意事项
(一)一般反应及处理
1.局部反应:接种后可能会出现接种部位的红肿、疼痛等局部反应,一般在接种后1-2天内出现,程度较轻,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在此期间要注意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等。
2.全身反应:少数人可能会出现低热等全身反应,一般体温不超过38.5℃,持续时间较短,1-2天内可自行消退。可以让接种者多休息、多喝水,密切观察体温等情况。如果体温超过38.5℃或全身反应较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二)长期随访及健康管理
接种腮腺炎疫苗后,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健康随访。虽然腮腺炎疫苗的保护效果较好,但也有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接种后免疫失败等情况。所以在接种后要关注自身或接种者的健康状况,如果出现疑似腮腺炎的症状(如腮腺肿大、发热、头痛等),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种疫苗的情况,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