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甲性甲沟炎的病因包括解剖因素(甲板生长异常、甲床结构异常)、外力因素(鞋子因素、外伤因素)、感染因素(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解剖因素中甲板或甲床异常致指甲易嵌入甲沟;外力因素里不合适的鞋子或脚趾外伤可引发嵌甲;感染因素中细菌或真菌在嵌甲致皮肤破损处繁殖加重炎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及特定生活方式人群更易发病。
一、解剖因素相关
1.甲板生长异常
正常情况下,甲板(指甲)应平整地覆盖甲床生长。但部分人群甲板的形态、生长方向存在异常,例如甲板侧缘过度向甲沟方向生长,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易感性使得个体的甲板结构发育出现倾向于侧缘嵌入甲沟的特点。从解剖学角度看,甲板的这种异常生长会直接对甲沟周围的组织产生机械性刺激,长期的刺激会引发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嵌甲性甲沟炎。
婴幼儿由于指甲生长发育尚不完善,甲板相对较软且形状不规则,也更容易出现甲板生长异常相关的嵌甲问题。比如新生儿指甲生长过程中,可能因为局部受力不均等原因,导致甲板侧缘生长方向偏离正常轨道,进而增加嵌甲性甲沟炎的发生风险。
2.甲床结构异常
甲床是指甲生长的基础结构,若甲床本身存在结构异常,也会影响指甲的正常生长。某些先天性甲床发育不良的情况,会使指甲在生长过程中无法按照正常的形态和方向生长,容易向甲沟部位嵌入。在性别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甲床结构异常,但不同年龄阶段甲床的发育状态不同,儿童时期甲床相对较嫩,更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结构相关的异常,从而增加嵌甲性甲沟炎的发病可能。
二、外力因素相关
1.鞋子因素
长期穿着过紧、过窄的鞋子是导致嵌甲性甲沟炎的常见外力因素之一。例如,女性长期穿高跟鞋,鞋头部分狭窄,会对脚趾产生挤压,使得脚趾处于相对狭窄的空间内,迫使甲板向甲沟方向挤压,长期如此就容易引发嵌甲。对于儿童来说,穿着不合脚的童鞋,如鞋码过小,同样会对脚趾造成挤压,影响指甲的正常生长,增加嵌甲性甲沟炎的发生概率。不同年龄阶段对鞋子的选择要求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合适宽松的鞋子来保证脚部正常的血液循环和指甲的正常生长;成年人则要根据自己的足部情况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因鞋子不合适引发嵌甲性甲沟炎。
鞋子的材质也可能有一定影响,一些不透气的鞋子会使脚部环境潮湿,有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的滋生,在嵌甲导致局部组织损伤的基础上,更容易引发炎症,加重嵌甲性甲沟炎的病情。
2.外伤因素
脚趾受到外伤,如踢伤、砸伤等,可能会导致甲板的生长方向改变或者甲床受损。例如,运动过程中脚趾被重物撞击,这会直接影响甲板与甲床的正常关系,使得甲板不能平稳生长,进而嵌入甲沟。对于运动员等经常参与剧烈运动的人群,由于脚部受伤的风险相对较高,嵌甲性甲沟炎的发病风险也可能相应增加。在儿童中,活泼好动,玩耍时容易发生脚趾外伤,也是嵌甲性甲沟炎的一个潜在诱因。
三、感染因素相关
1.细菌感染
当嵌甲导致甲沟周围皮肤破损后,细菌就容易侵入。常见的引起嵌甲性甲沟炎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在破损的甲沟部位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在不同年龄阶段,皮肤的防御能力不同,儿童皮肤相对娇嫩,防御能力较弱,更容易因细菌感染而加重嵌甲性甲沟炎的病情。而且,不同生活方式下,皮肤接触细菌的机会不同,例如长期处于卫生条件较差环境中的人群,感染细菌的概率更高,从而更易患上嵌甲性甲沟炎。
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一旦发生嵌甲导致皮肤破损,细菌感染的风险更高,且感染后炎症反应可能更难控制,使得嵌甲性甲沟炎的病情更容易加重,恢复也更困难。
2.真菌感染
虽然真菌感染不是嵌甲性甲沟炎的首要病因,但在嵌甲的基础上,局部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也可能参与嵌甲性甲沟炎的发生发展。例如,灰指甲(甲真菌病)患者本身甲板就存在真菌感染,指甲形态可能已经异常,更容易出现嵌甲情况,进而引发甲沟炎。在生活方式方面,经常穿不透气鞋子、足部多汗的人群,真菌感染的风险增加,也就更易在嵌甲基础上并发嵌甲性甲沟炎。不同年龄人群中,免疫力不同,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若存在足部多汗等情况,真菌感染相关的嵌甲性甲沟炎发病风险也会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