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多途径治疗肿瘤,中药内服可据证型用四君子汤、沙参麦冬汤等加减;针灸选足三里等穴位,不同肿瘤配相应穴位;推拿按摩可缓解疼痛等症状但对特殊人群有注意事项;中医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洗、穴位贴敷,中药外洗可改善皮肤转移癌症状,穴位贴敷对呼吸系统肿瘤等有作用且癌性胸腹水贴敷需遵医嘱。
一、中药内服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开具中药方剂来治疗肿瘤。例如,对于脾气虚弱型肿瘤患者,常用四君子汤加减,其主要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中的党参等药物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途径发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对于阴虚内热型肿瘤患者,可选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药物包括沙参、麦冬、玉竹等,有滋阴清热之功,相关研究发现其中的成分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且能缓解患者阴虚内热相关症状。
二、针灸治疗
1.穴位选择与作用
常用穴位有足三里、内关、中脘等。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针刺足三里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多项临床观察发现针刺足三里能提升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等免疫指标。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功效,对于肿瘤患者常出现的恶心、呕吐等症状有缓解作用,研究表明针刺内关可通过调节胃肠道神经功能等减轻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中脘穴是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的交会穴,可健脾胃、调气机,对肿瘤患者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食欲不振等有改善作用,临床实践显示针刺中脘能增加肿瘤患者的胃蠕动功能等。
2.不同肿瘤的针灸应用
对于肺癌患者,可配合肺俞等穴位进行针灸,肺俞是肺之背俞穴,针刺肺俞有助于调理肺气,改善肺癌患者的呼吸功能等,一些研究发现针灸肺俞等穴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肺癌患者的咳嗽、气短等症状。对于乳腺癌患者,可选取乳根等穴位,乳根穴位于胸部,近乳房,针刺乳根等穴位对乳腺癌患者的局部气血运行有一定调节作用,辅助改善病情。
三、推拿按摩
1.缓解症状
针对肿瘤患者常见的疼痛症状,可通过推拿按摩相应部位来缓解。例如,对于骨转移瘤引起的局部疼痛,可在疼痛部位周围进行轻柔的推拿按摩,通过调节局部气血流通来减轻疼痛,相关临床经验表明适当的推拿按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提高疼痛阈值。对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肿瘤患者,可进行腹部的推拿按摩,如顺时针按摩腹部,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恢复胃肠功能,研究显示推拿按摩腹部可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等。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老年肿瘤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推拿按摩时力度要轻柔,频率适中。因为老年患者骨质相对疏松等,过度用力的推拿按摩可能导致损伤等不良后果。对于儿童肿瘤患者,一般不建议采用推拿按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若有需要,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操作,且要严格控制力度和部位,避免对儿童正在发育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女性肿瘤患者处于月经期间等特殊生理期时,涉及腹部等相关部位的推拿按摩要谨慎,避免引起月经不调等问题。
四、中医外治法
1.中药外洗
某些中药外洗方可用于肿瘤患者的局部症状改善。例如,对于皮肤转移癌引起的皮肤瘙痒等症状,可用苦参、蛇床子等中药煎水外洗,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等功效,蛇床子能燥湿祛风、杀虫止痒,外洗这些中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皮肤相关症状,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苦参等成分对一些皮肤致病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等。
2.穴位贴敷
常用的穴位贴敷药物有白芥子、延胡索等组成的冬病夏治贴等。对于肺癌等呼吸系统肿瘤患者,在特定季节进行穴位贴敷,可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白芥子有温肺化痰、利气散结等作用,延胡索能活血利气止痛,穴位贴敷这些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肺癌患者的咳嗽、喘息等症状,临床观察显示穴位贴敷能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等。对于肿瘤患者出现的癌性胸腹水,可选用逐水消肿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如甘遂等药物贴敷于相关穴位,通过穴位的吸收等发挥作用,但要注意其使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更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