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上吐下泻会引发脱水,按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各有不同症状表现;还伴随呕吐、腹泻等情况,不同年龄宝宝脱水特点及应对有别;脱水对宝宝循环、神经、电解质平衡等有潜在危害,严重可致休克、神经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后果。
一、脱水程度的症状表现
(一)轻度脱水
1.一般情况:宝宝精神状态通常尚可,皮肤弹性轻度降低,比如捏起宝宝腹部或大腿内侧的皮肤,松手后能较快恢复原状。
2.水分丢失量:水分丢失量约为体重的5%左右,此时宝宝可能会有稍许口渴,尿量会有轻度减少。
(二)中度脱水
1.一般情况:宝宝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弹性变差,捏起皮肤后恢复时间延长,可能需要数秒。
2.水分丢失量:水分丢失量约为体重的5%-10%,宝宝口渴明显,前囟、眼窝凹陷,眼泪减少,尿量明显减少。
(三)重度脱水
1.一般情况:宝宝精神极度萎靡,甚至出现嗜睡、昏迷等情况,皮肤弹性极差,捏起皮肤后很久才能恢复,或者几乎不能恢复。
2.水分丢失量:水分丢失量约为体重的10%以上,宝宝口渴非常严重,前囟、眼窝深度凹陷,无眼泪,尿量极少或无尿,同时可能伴有循环衰竭的表现,如口唇黏膜极度干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等。
二、上吐下泻相关伴随症状
(一)呕吐情况
宝宝会频繁出现呕吐,呕吐物可能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会呕吐胆汁等。如果是感染因素导致的上吐下泻,呕吐可能较为剧烈,且可能伴有发热等表现,不同年龄段的宝宝由于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同,呕吐的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小婴儿可能呕吐更为频繁,且容易出现漾奶加重的情况。
(二)腹泻情况
腹泻次数较多,大便性状多样,可能是稀水样便、蛋花汤样便等。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大便可能会带有黏液、脓血等。腹泻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从而加重脱水的发生。不同年龄宝宝的腹泻表现也有不同,比如新生儿腹泻可能症状不典型,但脱水表现可能更易加重,因为新生儿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三、不同年龄宝宝脱水的特点及应对考虑
(一)婴儿期(0-1岁)
1.脱水特点:婴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水分丢失后更容易出现脱水症状,而且婴儿的肾脏浓缩功能不完善,在脱水时尿量变化可能不如年长儿明显,但前囟、眼窝凹陷等表现相对较突出。由于婴儿不会准确表达口渴等感觉,家长更需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皮肤弹性等情况。
2.应对考虑:婴儿发生上吐下泻脱水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优先考虑口服补液盐来纠正脱水,如果口服补液困难或者脱水情况较重,可能需要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同时要注意婴儿的保暖,避免因为呕吐腹泻导致体温调节紊乱等情况,并且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病情变化,如精神、尿量等。
(二)幼儿期(1-3岁)
1.脱水特点:幼儿能够表达一些不适,如口渴等,但有时可能不能准确描述病情。此阶段幼儿的皮肤弹性相对婴儿稍好一些,但脱水时仍会有明显表现,如精神状态改变、尿量减少等。
2.应对考虑:要鼓励幼儿口服补液盐,让幼儿适量饮用。如果幼儿呕吐严重难以口服补液,或者出现重度脱水表现,需立即送往医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同时要注意幼儿的饮食调整,在呕吐缓解后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等,但要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四、脱水对宝宝健康的潜在危害
(一)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严重脱水时会导致血容量减少,影响血液循环,可能引起休克等严重情况,影响各器官的血液灌注,如肾脏灌注不足会影响肾功能,导致少尿或无尿等,进一步加重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对于不同年龄的宝宝,循环系统的代偿能力不同,婴儿和幼儿的循环系统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二)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脱水导致脑细胞脱水时,可能会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出现烦躁、嗜睡、惊厥等表现。长期或严重的脱水对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婴儿期的宝宝,神经系统正在快速发育,脱水可能干扰其正常的发育进程。
(三)对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上吐下泻会同时丢失水分和电解质,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低钠血症可能引起宝宝精神萎靡、嗜睡、抽搐等,低钾血症会导致宝宝出现乏力、腹胀、心律失常等表现,不同年龄的宝宝对电解质紊乱的耐受和表现也有所不同,比如婴儿低钾时可能更容易出现肌张力低下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