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猩红热患者饮食需遵循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且补充消耗的原则,要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易消化食物和富含维生素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粗糙坚硬食物,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注意事项,特殊情况如呕吐、腹泻时需相应调整饮食,以保证患儿营养促进病情恢复。
一、饮食原则
小儿猩红热患者的饮食应遵循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且能补充发热等消耗的原则。
(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发热会使患儿水分散失增加,应鼓励患儿多饮用温开水,既可以补充水分,又有助于毒素排出。年龄较小的患儿可少量多次喂水,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呕吐等不适。
(二)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主食:可选择米粥、面条等。例如米粥,煮得软烂的米粥容易被患儿消化吸收,能为患儿提供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面条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清汤面,避免添加辛辣、油腻的调料。
蛋白质类食物:可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羹。鸡蛋富含蛋白质,且鸡蛋羹质地柔软,适合猩红热患儿食用。但如果患儿对鸡蛋过敏,则需避免。还可以选择牛奶,对于能耐受牛奶的患儿,可适量饮用,补充蛋白质和钙等营养成分,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过凉刺激胃肠道。
(三)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蔬菜:应选择新鲜的蔬菜,做成菜泥或菜汤等形式。比如菠菜,菠菜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将菠菜做成菜泥后喂食患儿,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抵抗力。胡萝卜也是很好的选择,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做成胡萝卜汤或胡萝卜泥便于患儿食用。
水果:可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且口感较软的水果,如香蕉、苹果。香蕉富含钾等矿物质,且质地柔软,容易咀嚼和消化。苹果可以洗净后制成苹果泥给患儿食用,苹果泥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能补充患儿患病期间的营养需求。但要注意避免给患儿吃过于坚硬、酸涩或刺激性强的水果,以免刺激口腔或胃肠道。
二、需避免的食物
(一)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花椒、芥末等。这类食物会刺激患儿的咽喉部,加重咽部不适症状,还可能导致患儿胃肠道不适,不利于病情恢复。
(二)油腻食物
像油炸食品、肥肉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小儿在患病期间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食用油腻食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
(三)粗糙坚硬的食物
例如坚果、硬饼干等。小儿在猩红热期间口腔可能存在咽部充血等情况,食用粗糙坚硬的食物可能会擦伤口腔黏膜或咽喉部黏膜,引起疼痛等不适,甚至可能导致出血等情况。
三、不同年龄阶段的饮食注意事项
(一)婴儿期患儿(1岁以内)
婴儿主要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若患儿同时伴有发热等症状,在保证奶量摄入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喂水次数。如果患儿已经添加辅食,需暂停新的辅食添加,已添加的辅食要做得更精细,如将蔬菜制成更细腻的菜泥,肉类制成肉泥等。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食用辅食后的反应,如有腹泻、呕吐等不适,应及时调整辅食种类和量。
(二)幼儿期患儿(1-3岁)
此阶段患儿已经有一定的咀嚼和消化能力,但仍需注意食物的质地。要保证食物的软烂程度,避免患儿因咀嚼不完全导致消化不良。可以给患儿准备一些小型的、易于食用的食物,如小块的煮软的蔬菜、切碎的软质水果等。同时要注意控制患儿的食量,避免过度进食加重胃肠负担。
(三)学龄前期及学龄期患儿(3岁以上)
这一阶段的患儿饮食逐渐接近成人,但仍要遵循上述饮食原则。要引导患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进餐、不挑食等。同时要注意根据患儿的食欲和病情变化调整饮食,若患儿食欲不佳,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但要保证营养的摄入。
四、特殊情况的饮食调整
(一)伴有呕吐症状的患儿
如果患儿出现呕吐,应暂时禁食一段时间,一般禁食1-2小时后,可先尝试少量喂水,若患儿不呕吐,可逐渐给予少量清淡的流质食物,如米汤。待患儿呕吐症状缓解后,再逐渐增加食物的量和种类,但要注意从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如稀粥、菜汤等,避免再次引起呕吐。
(二)伴有腹泻症状的患儿
腹泻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给患儿饮用口服补液盐。饮食上要选择更易消化且低纤维的食物,如焦米汤(将大米炒至焦黄后煮成的汤)、胡萝卜汤等。避免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玉米等,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总之,小儿猩红热的饮食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变化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以保证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促进病情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