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搭桥手术存在术后早期和远期相关危害,术后早期有出血并发症(与凝血功能、手术止血及抗凝药物使用等有关,发生率约2%-5%胸腔内出血)、感染(切口感染约1%-3%、肺部感染较高,糖尿病等基础病及手术时间长易致感染);远期有血管再狭窄(1-2年发生率约10%-20%,与高脂血症、吸烟等有关)、心脏功能相关问题(约5%-10%出现心功能不全,与术前心功能及搭桥效果有关)、神经系统相关危害(总体发生率1%-3%,本身有脑血管基础病等高危患者风险高,手术血流动力学影响易致,老年患者更易受影响)、心理方面影响(约20%-30%出现焦虑、抑郁,与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担忧及疾病对生活质量影响等有关)。
一、术后早期相关危害
1.出血并发症
发生情况:心脏搭桥手术需要在心脏跳动或停跳的情况下进行血管吻合,术后可能出现伤口出血、胸腔内出血等情况。例如,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发现,约有2%-5%的患者会出现较明显的胸腔内出血情况。
影响因素:患者的凝血功能、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止血情况以及术后抗凝药物的使用等都会影响出血风险。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如患有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术后出血的概率会显著增加;手术中血管吻合处止血不彻底,也容易导致术后出血。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凝血等生理功能有所下降,也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2.感染
发生情况:手术是有创操作,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大约在1%-3%左右,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一些本身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明显升高。
影响因素: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身体抵抗力下降,术后感染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手术时间较长,也会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风险相对较高,而老年患者身体各系统功能衰退,感染后恢复相对困难。
二、术后远期相关危害
1.血管再狭窄
发生情况:搭桥的血管可能会出现再狭窄的情况,一般在术后1-2年内有一定的发生率,总体发生率大约在10%-20%左右。
影响因素: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如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血液中脂质成分较高,容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吸烟的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增加血管再狭窄的风险。不同年龄的患者,年轻患者如果存在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可能加速血管再狭窄的进程,而老年患者本身血管弹性等功能下降,也会影响血管对再狭窄的抵御能力。
2.心脏功能相关问题
发生情况:术后可能出现心功能不全等情况。一些研究表明,约有5%-10%的患者在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下降。
影响因素:手术前患者本身的心功能状况,如果患者术前已经存在较严重的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情况,术后心功能恢复可能较差;搭桥手术的效果也会影响心脏功能,如果搭桥的血管没有起到良好的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就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老年患者,心功能本身相对较弱,术后心功能出现问题的风险更高。
3.神经系统相关危害
发生情况: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等。虽然总体发生率相对较低,约在1%-3%左右,但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如本身有脑血管基础疾病(如脑动脉硬化)的患者,风险会增加。
影响因素:手术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脑部供血的短暂变化,从而引发神经系统并发症。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脑血管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差,更容易受到手术过程中血流变化的影响。例如,老年患者在心脏搭桥手术中,如果体外循环时间较长,可能会增加脑梗死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4.心理方面的影响
发生情况: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研究显示,约有20%-30%的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
影响因素:手术带来的身体创伤、对术后恢复的担忧以及疾病本身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等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者可能因为对手术的恐惧以及身体的不适等产生心理影响,而老年患者可能因为对疾病预后的担忧等出现心理问题。例如,老年患者如果术后活动受限,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健康状况担忧,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