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反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二尖瓣反流包括瓣叶异常(先天性瓣叶异常、退行性变)和瓣环异常(瓣环扩张);继发性二尖瓣反流与左心室增大(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左心房压力增高(肺源性心脏病、左心衰竭)、瓣叶支持结构异常(腱索异常、乳头肌异常)相关,不同病因涉及不同人群及生活方式等影响因素。
一、原发性二尖瓣反流
1.瓣叶异常
先天性瓣叶异常:某些先天性心脏发育畸形可导致二尖瓣瓣叶结构异常,如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部分患者存在胶原蛋白代谢异常相关的基因缺陷,使得瓣叶结缔组织发育不良,在心脏收缩时瓣叶向左心房脱垂,引起反流。这种情况在儿童中也可能出现,若有家族遗传倾向,儿童可能因遗传基因携带而存在发病风险。
退行性变:随着年龄增长,二尖瓣瓣叶发生退行性改变较为常见。老年人的瓣叶可能出现黏液样变性,瓣叶弹性下降、变厚、冗长,在心脏收缩时无法正常关闭,导致反流。女性在绝经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增加退行性二尖瓣反流的发生风险相对男性有所不同,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可能使心脏结缔组织代谢发生变化,促进瓣叶退行性变的发展。
2.瓣环异常
瓣环扩张:一些心脏疾病可导致左心室扩大,进而引起二尖瓣瓣环扩张。例如扩张型心肌病,由于心肌病变导致左心室逐渐扩大,瓣环随之扩张,使得二尖瓣瓣叶不能紧密对合,引起反流。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可能损伤心肌,增加患扩张型心肌病的风险,从而间接导致瓣环扩张引发二尖瓣反流。对于有长期大量饮酒史的人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警惕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二、继发性二尖瓣反流
1.左心室增大相关
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可引起左心室局部运动异常,进而导致左心室整体增大。例如前壁心肌梗死可能影响左心室的收缩功能,使左心室扩大,二尖瓣瓣环受牵拉而扩张,出现反流。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的人群,若生活中不注意控制血压、血脂,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缺血性心脏病导致二尖瓣反流的风险。
心肌病:除了原发性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外,一些特异性心肌病也可能导致左心室增大引发二尖瓣反流。例如酒精性心肌病,长期大量饮酒者,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纤维化、左心室扩大,进而出现二尖瓣反流。男性长期大量饮酒的量和时间往往比女性更容易达到导致酒精性心肌病的程度,所以男性在这方面需特别注意控制饮酒量。
2.左心房压力增高相关
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不愈可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负荷增加,右心衰竭时可导致肺静脉回流受阻,左心房压力升高。左心房压力升高会使二尖瓣瓣叶相对狭窄,在心脏收缩时瓣叶关闭不良,出现反流。长期吸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损伤呼吸道,加重肺部病变,更容易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从而增加二尖瓣反流的发生几率。
左心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左心衰竭,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发展到后期,左心室射血功能下降,血液淤积在左心房,导致左心房压力升高,同样会引起二尖瓣反流。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会逐渐损害心脏结构和功能,增加左心衰竭及二尖瓣反流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都需要严格控制血压。
3.瓣叶支持结构异常
腱索异常:感染性心内膜炎可破坏二尖瓣的腱索结构,导致腱索断裂或缩短,使瓣叶运动异常,引起反流。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心内膜时,可侵袭二尖瓣腱索,儿童若有皮肤感染等情况未及时控制,可能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腱索异常。风湿性心脏病也可累及二尖瓣腱索,风湿热活动时,免疫系统攻击心脏瓣膜,引起腱索增厚、粘连等改变,影响瓣叶的正常关闭。风湿性心脏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也可能发生,尤其是在卫生条件较差、有链球菌感染流行的地区。
乳头肌异常:冠心病引起的乳头肌缺血、坏死可导致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影响二尖瓣瓣叶的牵拉作用,引起反流。例如急性心肌梗死累及乳头肌时,可能出现乳头肌功能障碍,导致二尖瓣反流。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容易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进而可能影响乳头肌功能,增加二尖瓣反流的发生几率,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血脂等指标来保护心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