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与肺结核在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面均有明显区别,肺气肿与吸烟、空气污染等多因素相关,早期可无症状,X线等检查可见胸廓等改变,靠病史、症状等结合肺功能检查诊断,治疗主要是延缓进展等;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有咳嗽、咳痰等症状,胸部X线等有特定表现,靠痰检等确诊,治疗遵循早期等原则用抗结核药等。
一、病因方面
肺气肿:
主要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长期吸烟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和纤毛运动,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腺增生肥大等,导致气道阻塞,进而引发肺气肿。例如,有研究表明,吸烟人群患肺气肿的风险显著高于不吸烟人群。
年龄也是一个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肺组织弹性减退,也容易出现肺气肿。对于儿童等非吸烟人群,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等也可能导致肺气肿,但相对较少见。
肺结核: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传染源(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会被他人吸入而感染。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易患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由于自身免疫力不能有效抵御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发病风险增加。
二、临床表现方面
肺气肿:
早期可无症状,或仅在劳动、运动时感到气短。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程度加重,逐渐出现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上腹胀满等。典型体征有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语音震颤减弱等。例如,严重肺气肿患者活动后气短明显,甚至休息时也可能有气短表现。
不同年龄段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肺气肿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因为肺功能受限影响了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发育。
肺结核:
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可伴有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发热多为午后低热,部分患者有不规则高热或弛张热。
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老年人肺结核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儿童肺结核可能表现为长期低热、夜间盗汗、消瘦等,也可能出现呼吸急促等表现。
三、影像学表现方面
肺气肿:
X线检查可见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膈降低且变平,两肺野的透亮度增加。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肺气肿的范围和程度,表现为肺组织密度减低,肺纹理稀疏等。例如,高分辨率CT能准确评估肺气肿的小叶中心型、全小叶型等不同类型。
不同年龄的肺气肿在影像学上可能有不同特点,儿童先天性肺气肿在胸片上可显示患侧肺野透亮度增加,纵隔向健侧移位等。
肺结核: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病变多发生在上叶的尖后段、下叶的背段和后基底段,呈多态性,即同时存在渗出、增殖、纤维钙化等病变。CT检查对于发现隐蔽部位的病灶、了解病变范围等更有帮助,可显示病灶的细微结构,如空洞的形态、大小等。例如,肺结核的空洞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洞内可能有液平。
四、诊断方法方面
肺气肿:
主要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FVC)<70%是判断持续气流受限的主要指标,可明确诊断肺气肿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对于儿童肺气肿,除了肺功能检查外,还需结合胸部影像学及先天性肺发育相关检查等综合诊断。
肺结核:
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的主要方法,包括痰涂片和痰培养等。此外,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对儿童、青少年的结核病诊断有参考价值,但需注意其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但不能仅凭影像学确诊。
五、治疗方面
肺气肿:
治疗目的是延缓病情进展,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主要包括戒烟,避免接触有害颗粒和气体,进行呼吸康复训练等。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仅提及药物名称)。
儿童肺气肿的治疗需根据病因进行,如先天性肺气肿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等,同时要注重营养支持和呼吸功能的维护,以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肺结核:
治疗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仅提及药物名称)。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肝损害等。对于有明显症状的患者需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总之,肺气肿与肺结核在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临床医生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和合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