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从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区分流行性腮腺炎与其他腮腺炎,儿童与成人腮腺炎有不同特点,有免疫系统疾病病史和口腔疾病病史人群患腮腺炎也各有要点,要综合多方面情况区分不同类型腮腺炎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一、流行性腮腺炎与其他腮腺炎的区分
(一)病因方面
1.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属于传染性疾病,可通过飞沫传播等方式在人群中传播,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等人群,在集体场所易造成聚集性发病。有相关研究表明,腮腺炎病毒感染后会侵犯腮腺等腺体组织。
2.细菌性腮腺炎
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所致,常继发于其他细菌感染性疾病,比如口腔卫生不良导致口腔内细菌逆行感染腮腺,并非传染性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特定好发人群,但免疫力低下者相对更易罹患。
(二)临床表现方面
1.流行性腮腺炎
大多先有单侧腮腺肿大,之后可累及对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表面发热但多不红,有疼痛和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一般病程约1-2周。
2.细菌性腮腺炎
单侧腮腺受累多见,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明显,按压腮腺时有脓液自腮腺导管口流出,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可有高热、寒战等表现,病情发展相对较快,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1.流行性腮腺炎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血清学检查中,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常升高,特异性抗体检测(如IgM抗体)可呈阳性,通过病毒分离等方法可明确检测出腮腺炎病毒。
2.细菌性腮腺炎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脓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革兰阳性球菌,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二、儿童与成人腮腺炎区分的特殊点
(一)儿童
1.临床表现特点
儿童患流行性腮腺炎时,可能全身症状相对成人更明显,如发热程度可能更高,还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相对较多,比如头痛、呕吐等,但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需家长密切观察腮腺肿大等情况。另外,儿童细菌性腮腺炎相对成人发生率可能相对低一些,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及时就医。
2.特殊注意事项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腮腺炎时,要特别注意药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如流行性腮腺炎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保证儿童充足休息、清淡饮食等;对于细菌性腮腺炎,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考虑儿童的体重、肝肾功能等情况。
(二)成人
1.临床表现特点
成人患流行性腮腺炎时,全身症状可能相对儿童稍轻,但局部腮腺肿痛等表现可能更典型,而且成人患细菌性腮腺炎时,可能与自身基础疾病、生活方式等关系更密切,比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更易发生细菌性腮腺炎。
2.特殊注意事项
成人在治疗腮腺炎时,要考虑其工作、生活等因素对病情恢复的影响,如保证成人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来配合治疗,对于细菌性腮腺炎引起的脓肿等情况,成人可能需要更积极的局部处理等,但也要注意操作对成人身体的影响。
三、不同病史人群腮腺炎区分的要点
(一)有免疫系统疾病病史人群
1.特点
这类人群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存在问题,患腮腺炎时,无论是流行性还是细菌性,病情可能更复杂,病程可能更长,而且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比如流行性腮腺炎时,腮腺肿大等表现可能不如常人典型,同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如并发脑炎等情况的概率可能增加。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更全面评估其免疫系统状态,选择更谨慎的治疗方案。
2.应对措施
要密切监测此类人群的病情变化,进行更细致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治疗时在考虑腮腺炎本身治疗的同时,还要关注其免疫系统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以及治疗腮腺炎药物对其免疫系统疾病的潜在影响。
(二)有口腔疾病病史人群
1.特点
有口腔疾病病史,如牙周炎、牙龈炎等的人群,发生细菌性腮腺炎的风险较高,因为口腔内的细菌容易逆行感染腮腺。在区分腮腺炎类型时,要重点询问口腔疾病的病史情况,这类人群患细菌性腮腺炎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局部腮腺的炎症表现可能与口腔疾病有一定关联,诊断时需综合考虑口腔情况和腮腺情况。
2.应对措施
在治疗腮腺炎时,要同时对口腔疾病进行相应处理,保持口腔清洁等,以促进腮腺炎的恢复,比如对于细菌性腮腺炎合并口腔细菌感染的情况,要加强口腔护理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