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发现血压高要复测确认并记录相关信息,依据标准判断高血压及分级,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运动、体重、戒烟限酒)和心理调节进行非药物干预,若复测后血压高达标准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一、首次发现血压高的应对措施
1.复测确认:安静休息5分钟后再次测量血压,因为情绪激动、运动等因素可能导致首次测量血压高,复测能明确是否真的存在高血压情况。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复测的重要性相同,儿童如果首次发现血压高,更需要准确复测以排除偶然因素;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首次发现血压高也需通过复测明确。
2.记录相关信息:记录测量血压的时间、自身状态(如是否刚进行过剧烈运动、是否情绪紧张等)、测量值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后续判断病情。比如记录下在运动后测量血压高,那可能和运动相关,但也可能是高血压的早期表现。
二、判断高血压的标准及分级
1.血压判断标准: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且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高血压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血压正常范围略有差异,例如儿童血压正常范围会根据年龄有所不同,婴儿和儿童的血压标准与成人不同,需依据儿童各年龄段的正常血压参考值来判断。
2.高血压分级:高血压可分为1级、2级、3级。1级高血压是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是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是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量应<6克,减少咸菜、腌制品等含钠盐高的食物摄入。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重体力劳动者可能需要保证一定的盐分摄入来维持体力,但总体还是要控制在低盐范围内;对于老年人,低盐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因为老年人的血压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增加钾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香蕉、菠菜等,钾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从而辅助降压。
运动方面: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强度要适中,以运动时心率不超过(220-年龄)×60%-80%为宜。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可以选择适合其年龄的户外活动,如跳绳、骑自行车等;对于久坐办公室的人群,可以利用工作间隙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等。
体重管理: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对于超重或肥胖人群,减轻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压。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健康的体重管理,因为孕妇的体重管理不仅关系到自身血压,还关系到胎儿的健康。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压升高,应戒烟;男性饮酒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对于有饮酒习惯的人群,需要严格控制饮酒量。
2.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瑜伽等方式来调节心理状态。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心理调节方式略有差异,例如女性可能更适合通过与家人朋友倾诉来调节情绪;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休闲活动来缓解压力。
四、就医及后续处理
1.及时就医:如果复测后确认血压高,且达到高血压标准,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一步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是否有高血压家族史)、既往病史(如是否有糖尿病、肾病等)、生活方式等情况,还可能会进行一些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全面评估病情。对于儿童首次发现血压高,就医时需要详细告知医生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喂养情况等;对于有特殊病史的人群,如曾有过脑卒中病史的患者,就医时要重点向医生说明既往病史情况。
2.根据病情制定方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果是轻度高血压,可能会先通过一段时间的非药物干预来观察血压变化;如果血压较高或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可能会考虑药物治疗。对于不同人群,治疗方案有所不同,例如对于老年人,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以及药物对其他器官的影响;对于孕妇合并高血压的情况,治疗方案会更加谨慎,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