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腮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感染因素(如细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病毒中的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可引发感染)、导管系统异常(导管结石或狭窄致唾液排出受阻引发炎症)、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等可累及腮腺)、其他因素(营养不良、内分泌因素、年龄因素等也会影响)。
一、感染因素
(一)细菌感染
1.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慢性腮腺炎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逆行感染的方式进入腮腺导管。例如,儿童时期口腔卫生状况不佳,细菌容易经腮腺导管口侵入,引发腮腺的慢性炎症。在一些有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更易滋生并侵入腮腺,导致慢性腮腺炎的发生。
2.链球菌:甲型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也可引起慢性腮腺炎。链球菌可通过口腔内的感染病灶,经腮腺导管上行感染腮腺组织。长期的口腔炎症刺激,使得腮腺导管的防御功能受损,链球菌得以在腮腺内定植,进而引发慢性炎症过程。
(二)病毒感染
1.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既往有过流行性腮腺炎病史的患者,病毒可能会潜伏在腮腺组织中,在机体免疫力低下等诱因下,病毒再次活跃,导致腮腺的慢性炎症。例如,儿童时期患过流行性腮腺炎,成年后由于某些原因免疫力降低,潜伏的病毒可激活,引起腮腺的反复肿胀、疼痛等慢性腮腺炎表现。
二、导管系统异常
(一)导管结石或狭窄
1.导管结石:腮腺导管内形成结石,会阻塞导管,导致唾液排出受阻。唾液在导管内淤积,容易引起逆行感染,进而引发慢性腮腺炎。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唾液中钙盐等成分沉积、导管局部损伤等。例如,长期饮用硬水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导致唾液中矿物质成分改变,增加导管结石形成的风险,从而诱发慢性腮腺炎。
2.导管狭窄:先天性导管狭窄或由于外伤、手术等原因导致的导管狭窄,会影响唾液的正常排出。唾液排出不畅使腮腺内环境改变,有利于细菌等病原体的滋生,长期以往可引发慢性腮腺炎。比如,腮腺部位曾受过外伤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导管局部狭窄,进而增加慢性腮腺炎的发病几率。
三、免疫因素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1.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唾液腺等外分泌腺。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攻击唾液腺组织,导致腮腺等唾液腺出现慢性炎症。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中,慢性腮腺炎的发生率较高。这类患者除了腮腺肿胀、疼痛外,还常伴有口干、眼干等症状,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了唾液腺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所致。
2.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与慢性腮腺炎的发生相关。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其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波及腮腺组织,引起腮腺的慢性炎症过程。自身免疫因素导致的慢性腮腺炎,往往病情具有慢性迁延的特点,需要长期关注自身免疫状态的调控。
四、其他因素
(一)营养不良
1.维生素缺乏:长期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族缺乏,可能影响腮腺的正常功能。维生素B族参与机体多种代谢过程,对唾液腺的正常分泌和组织修复等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长期挑食、节食的人群,容易出现维生素B族缺乏,进而增加慢性腮腺炎的发病风险。
2.蛋白质缺乏:蛋白质是机体组织修复和正常功能维持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腮腺组织的修复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慢性腮腺炎。一些贫困地区或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慢性腮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内分泌因素
1.激素水平变化: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例如,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影响唾液腺的分泌功能和导管的通畅性,增加慢性腮腺炎的发病几率。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内分泌平衡失调,也可能出现腮腺的慢性炎症表现。
(三)年龄因素
1.儿童时期:儿童的腮腺导管相对较细,口腔卫生习惯尚在养成中,容易发生逆行感染。同时,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感染而引发慢性腮腺炎。例如,幼儿园儿童集体生活,相互接触容易传播病原体,增加了儿童慢性腮腺炎的发病可能。
2.老年时期: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包括唾液腺的功能。唾液分泌量减少,唾液的冲洗作用减弱,腮腺导管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如导管壁弹性降低等,这些因素都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慢性腮腺炎。而且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进一步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促进慢性腮腺炎的发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