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速会对心脏功能、全身器官灌注产生不良影响,还可引发心律失常等其他心脏问题。它降低心脏泵血效率、增加心脏负担;影响大脑、肾脏等全身器官灌注,致相应器官出现功能异常;能诱发其他心律失常,导致心脏结构重塑,不同年龄段人群受影响程度有别,尤其老年人及儿童受影响更显著。
一、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1.降低心脏泵血效率:心动过速时,心脏跳动过快,心室充盈时间缩短,导致每次心脏收缩时泵出的血液量减少。对于成年人而言,正常静息心率约为60-100次/分钟,当心率超过一定范围(如成人心率>100次/分钟且持续过快),心脏泵血功能逐渐下降,无法满足身体各器官组织正常的血液供应需求。例如,研究发现,长期的心动过速会使心脏的射血分数(反映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下降,射血分数正常范围约为50%-70%,心动过速患者可能会出现射血分数降低的情况,进而影响全身组织器官的灌注。
2.增加心脏负担:心脏需要不断地工作来维持过快的心率,这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如本身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心绞痛等症状。因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经存在狭窄等病变,心脏耗氧量增加时,原本狭窄的冠状动脉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心肌,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发作。对于儿童来说,长期心动过速也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因为儿童时期心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快的心率会对其心肌细胞等造成不良影响。
二、对全身器官灌注的影响
1.对大脑的影响:大脑对血液供应非常敏感,当心动过速导致心脏泵血减少,大脑灌注不足时,成年人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例如,有研究表明,慢性心动过速患者在进行认知功能测试时,其反应时间、记忆力等指标可能较正常人群差。对于儿童,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心动过速引起的大脑灌注不足可能会影响其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因为大脑的正常发育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来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等。
2.对肾脏的影响:肾脏需要足够的血液灌注来维持正常的滤过功能。心动过速导致肾灌注减少时,成年人可能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长期肾灌注不足还可能影响肾脏的排泄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导致体内水钠潴留、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对于患有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心动过速带来的肾灌注不足可能会加重肾脏的损伤,使原有的肾脏疾病病情恶化。儿童时期肾脏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心动过速引起的肾灌注不足对儿童肾脏的影响更为明显,可能会影响肾脏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功能完善。
3.对其他器官的影响:除了大脑和肾脏,心动过速还会影响其他器官的灌注。例如,对胃肠道来说,会导致胃肠道供血不足,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对肝脏而言,也会影响其血液供应,进而影响肝脏的代谢等功能。在老年人中,由于本身各器官功能有所衰退,心动过速带来的全身器官灌注不足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更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紊乱等情况。老年人各器官的储备功能下降,当心脏泵血功能因心动过速受到影响时,器官很难通过自身的代偿来维持正常功能,从而更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和器官功能异常。
三、引发心律失常等其他心脏问题
1.诱发其他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本身可能成为引发其他心律失常的诱因。例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长期反复发作的心动过速可能会导致心房扩大等结构改变,进而容易诱发心房颤动等其他心律失常。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这种风险有所不同。年轻人如果频繁发作心动过速,相对来说可能通过自身心脏的代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耐受,但长期也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而老年人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退变,心动过速更容易诱发其他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等,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心律失常,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心室颤动,危及生命。
2.导致心脏结构重塑:长期的心动过速会引起心脏结构的改变,即心脏重塑。包括心肌肥厚、心室扩大等。以心肌肥厚为例,心脏为了适应过快的心率,心肌细胞会发生代偿性肥厚,但这种肥厚如果是长期存在且持续加重,会逐渐导致心肌的顺应性下降,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合并心动过速时,心脏重塑的进程会加快,病情可能迅速恶化。儿童时期如果出现长期心动过速,心脏结构重塑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对儿童未来的心脏健康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可能导致成年后出现心脏功能不全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