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反流手术包括修复术和置换术,修复术有瓣环成形术(通过整形缩小扩大瓣环改善关闭功能)和瓣叶修复术(针对瓣叶病变修复);置换术是病变严重时用人工瓣膜替换。手术前要评估患者病史、身体状况,调整药物、做好呼吸道准备等;手术后要密切监护、护理切口,进行心功能康复训练、规范药物服用等,手术需综合多因素决定,前后处理要严谨按规范进行以保效果和康复。
一、二尖瓣修复术
1.瓣环成形术
操作原理:通过对二尖瓣瓣环进行整形,缩小扩大的瓣环,从而改善二尖瓣的关闭功能。常见的方法有Carpentier-Edwards环植入术。
操作过程:首先暴露心脏,找到二尖瓣瓣环。然后根据瓣环扩大的程度选择合适大小的瓣环装置,将其缝合固定在二尖瓣瓣环上,调整瓣环的大小和形状,使二尖瓣在心脏收缩时能够良好关闭。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瓣环的选择需要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等因素,儿童患者由于心脏仍在发育,选择合适的可调节瓣环可能更为合适。
2.瓣叶修复术
操作原理:针对二尖瓣瓣叶本身的病变进行修复,如瓣叶的撕裂、脱垂等情况。
操作过程:如果是瓣叶撕裂,需要用缝线进行精确缝合,将撕裂的瓣叶边缘对合。对于瓣叶脱垂的情况,可能需要折叠瓣叶等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考虑患者的病史,如是否有风湿性心脏病等导致瓣叶病变的基础疾病,不同病因导致的瓣叶病变修复方式可能略有不同。例如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瓣叶病变,修复时需要更加精细地处理病变瓣叶,同时要注意术后抗风湿治疗的后续管理。
二、二尖瓣置换术
1.操作原理:当二尖瓣病变严重,无法通过修复手段改善时,需要用人工瓣膜替换病变的二尖瓣。
2.操作过程:首先切除病变的二尖瓣组织,然后选择合适的人工瓣膜。人工瓣膜有机械瓣和生物瓣等不同类型。对于年轻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机械瓣,但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对于老年患者,生物瓣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因为生物瓣不需要长期抗凝,但存在一定的衰败风险。在植入人工瓣膜时,要准确将人工瓣膜缝合固定在二尖瓣的位置,确保人工瓣膜的功能正常,在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能够顺利完成血液的单向流动。对于儿童患者进行二尖瓣置换术,需要选择适合儿童生长发育的人工瓣膜,并且要密切关注术后的生长情况以及抗凝等治疗的调整。
手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史、风湿热病史、手术史等。例如,有风湿热病史的患者二尖瓣病变的可能性较大,且病变可能较为复杂。要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是否吸烟、饮酒等,吸烟会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增加手术风险,需要在术前劝导患者戒烟。
身体检查: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功能评估,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二尖瓣反流的程度、心脏大小、心功能分级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心功能评估的重点略有不同,儿童患者需要关注心脏发育和心功能对生长的影响。
2.术前准备措施
药物调整: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等,需要根据手术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可能需要在术前暂停服用并采取其他临时抗凝措施,以降低手术出血风险。
呼吸道准备: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尤其是老年患者,改善呼吸功能,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儿童患者则需要家长配合,帮助其进行呼吸训练,因为儿童的依从性相对较差。
手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1.术后一般护理
监护:患者术后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需要更加精细的监护,密切观察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
切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切口周围皮肤的护理,因为儿童皮肤娇嫩,更容易发生感染,定期更换切口敷料。
2.康复及后续注意事项
心功能康复: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逐步的心功能康复训练。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不同。成年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活动量,而儿童患者则需要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适度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药物服用:如果是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根据凝血指标调整药物剂量。同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情况,例如服用其他药物时是否会影响抗凝药物的效果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给患儿服用药物,并且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用药反应。
二尖瓣反流手术的具体操作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手术前后的处理都需要严谨按照医疗规范进行,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