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分为Ⅰ-Ⅳ期及不可分期,各期有不同临床表现,重症褥疮有感染及营养相关全身表现,婴幼儿与老年人褥疮临床表现有差异,婴幼儿皮肤薄嫩进展快、不会表达需细致观察,老年人皮肤弹性差、表现不典型且常伴基础疾病使治疗复杂。
一、褥疮的分期及各期临床表现
1.Ⅰ期褥疮
临床表现:局部皮肤完整,出现压之不褪色的红斑,深色皮肤可能无明显红斑,但其颜色可能与周围组织不同。好发于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髋部等。对于婴幼儿,由于皮肤娇嫩,在长期受压部位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且婴幼儿皮肤薄,更容易出现皮肤颜色改变等情况,需密切观察其皮肤状态,避免局部持续受压加重病情。在老年人群中,皮肤弹性下降,Ⅰ期褥疮可能更易被忽视,因其皮肤红斑表现可能不典型,但局部皮肤温度、硬度等可能有变化。
2.Ⅱ期褥疮
临床表现:部分表皮缺损,表现为浅表皮破损、溃疡,创面呈粉红色,无坏死组织,也可能表现为完整的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疱。对于儿童,由于活动度相对较大,皮肤破损可能与摩擦等因素有关,但褥疮导致的Ⅱ期表现主要是皮肤全层部分损伤,需注意与外伤等其他原因导致的皮肤破损相鉴别。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愈合能力下降,Ⅱ期褥疮的愈合可能相对缓慢,且更容易发生感染等情况,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减少感染风险。
3.Ⅲ期褥疮
临床表现:全层皮肤缺损,可看到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肌肉未外露,创面可能有坏死组织,但坏死组织范围不超过深部组织,创面可能有潜行和窦道。在婴幼儿中,由于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局部感染控制不当也可能发展到Ⅲ期褥疮,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局部创面清洁,避免感染扩散。老年患者因为自身营养状况可能相对较差,Ⅲ期褥疮的愈合需要更好的营养支持,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因为老年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4.Ⅳ期褥疮
临床表现:全层皮肤缺损,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外露,创面有坏死组织或焦痂,常常有潜行和窦道。对于特殊人群如长期卧床的儿童,Ⅳ期褥疮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其身体状况,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进行治疗和护理。老年患者出现Ⅳ期褥疮时,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治疗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考虑营养、感染控制、创面处理等多方面因素,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长期的重症褥疮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5.不可分期褥疮
临床表现: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被坏死组织覆盖,无法直接看到基底,需要清除坏死组织后才能确定分期。无论是婴幼儿还是老年人,不可分期褥疮都需要谨慎处理,明确创面基底情况对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对于婴幼儿,要轻柔处理坏死组织,避免造成二次损伤;老年人则要考虑其整体身体状况对清创的耐受性等问题。
二、褥疮伴随的全身表现(重症褥疮时)
1.感染相关表现
局部感染:创面可能有脓性分泌物,伴有异味,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加剧。婴幼儿免疫系统不完善,局部感染容易扩散,可能很快出现全身感染症状;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低下,局部感染也容易蔓延,且感染后发热等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密切监测体温、血常规等指标。
全身感染: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于38℃,严重时可出现寒战。婴幼儿发热可能伴有精神萎靡、拒食等表现;老年人发热可能伴有意识改变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重症褥疮导致的全身感染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2.营养相关表现
长期患有褥疮尤其是重症褥疮的患者,由于创面持续消耗营养,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的表现,如体重下降、消瘦、血浆白蛋白降低等。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不良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老年人本身营养储备相对较少,褥疮导致的营养不良会进一步降低其抵抗力,影响创面愈合。
三、不同人群褥疮临床表现的差异
1.婴幼儿
婴幼儿皮肤薄嫩,血液循环相对丰富,在受压后出现褥疮的临床表现可能进展较快。例如,在相同受压时间下,婴幼儿的Ⅰ期褥疮可能更快发展为Ⅱ期甚至更严重的分期。而且婴幼儿不会表达身体不适,主要通过皮肤状态、哭闹等表现来提示异常,护理人员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其皮肤,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一旦发现皮肤颜色改变、破损等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体位等。
2.老年人
老年人皮肤弹性差、变薄,血液循环功能减退,所以褥疮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例如,Ⅰ期褥疮可能仅表现为局部皮肤颜色稍暗,不易被发现。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褥疮的愈合,使得褥疮的治疗更加复杂。在护理老年人褥疮时,除了关注局部创面,还需要控制基础疾病,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等,以促进褥疮的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