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股骨头坏死可局部选取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穴,远端选取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穴,同时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针灸需注意相应事项,且针灸治疗需专业医师操作,常结合其他方法综合进行以促进康复。
一、局部穴位选取
1.环跳穴
位置: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作用机制: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针灸环跳穴有助于疏通经络气血,改善股骨头坏死局部的气血运行,从中医经络理论角度,能调节相关经络对髋关节区域的气血供应,促进局部的新陈代谢。
2.秩边穴
位置:在骶区,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作用机制:秩边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针灸该穴可通过经络传导作用,调节膀胱经气血,对于改善髋关节周围的气血不畅有帮助,进而对股骨头坏死的局部病变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能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3.承扶穴
位置:在股后区,臀下横纹的中点。
作用机制:承扶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针灸此穴可以疏通膀胱经的气血,对于臀部及下肢的气血运行有调节作用,有助于为股骨头区域输送气血,缓解股骨头坏死带来的局部不适,促进病情的改善。
4.殷门穴
位置:在股后区,承扶穴与委中穴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
作用机制:殷门穴同样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针灸殷门穴能够疏通该经络的气血,使气血更好地供应到髋关节及股骨头部位,改善局部的气血状态,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促进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修复。
5.委中穴
位置: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作用机制: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针灸委中穴可以调节膀胱经的气血,通过经络的上下沟通,对髋关节及股骨头区域的气血循环起到调节作用,有助于改善股骨头坏死引起的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促进局部的康复。
二、远端穴位选取
1.阳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作用机制:阳陵泉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八会穴之筋会,针灸阳陵泉穴可以调节胆经气血,同时对筋脉有调节作用,对于髋关节周围的筋脉挛缩等情况有改善作用,从整体经络调节角度,有助于改善股骨头坏死相关的经络气血不畅问题,促进局部的气血流通和组织修复。
2.阴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机制:阴陵泉穴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针灸阴陵泉穴可以健脾利湿,调节脾经气血,通过健脾作用促进水液代谢,改善体内可能存在的湿邪阻滞情况,而湿邪阻滞是导致经络气血不畅的因素之一,所以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有间接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改善局部的气血环境。
3.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作用机制: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下合穴,针灸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胃气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节脾胃有助于保证气血的充足供应,为股骨头及髋关节区域提供充足的气血营养,促进股骨头坏死的修复过程,同时还能增强机体的整体抵抗力,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4.解溪穴
位置: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作用机制:解溪穴属足阳明胃经,为经穴,针灸解溪穴可以调节胃经气血,对下肢的气血运行有调节作用,有助于改善下肢包括髋关节及股骨头区域的气血循环,使局部气血通畅,促进股骨头坏死病变部位的修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股骨头坏死相对较少见,若为儿童患者,针灸时需特别注意进针的深度和力度,因为儿童骨骼、肌肉等组织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儿童皮肤娇嫩,针灸操作要更加轻柔,避免因进针不当造成患儿恐惧和损伤。同时,要充分与患儿沟通,取得配合,尽量减少针灸过程中的不配合导致的意外情况。
2.孕妇
孕妇在针灸时需谨慎选取穴位,尤其是一些具有活血作用较强的穴位,如环跳、秩边等穴位,应尽量避免针灸,以免引起子宫收缩,增加流产、早产的风险。孕妇针灸时体位也需特别注意,要选择舒适且不会压迫腹部的体位,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3.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针灸时进针要更加小心,防止骨折等意外发生。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减退,在针灸操作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老年人对针刺的感觉反馈,及时调整针灸的强度和深度,避免因感觉不灵敏导致过度针刺造成损伤。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针灸后要注意休息,加强护理,观察针灸部位有无异常反应。
针灸治疗股骨头坏死需由专业的针灸医师进行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穴位选取和针灸操作,并且针灸治疗往往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综合进行,如配合康复训练等,才能更好地促进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