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腮腺炎,可从疫苗接种、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传染源三方面采取措施。接种MMR疫苗,儿童12-15月龄接种第一剂、4-6岁接种第二剂,特殊人群需谨慎;勤洗手要按步骤用肥皂或洗手液,特殊人群需协助或注意;保持良好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用纸巾等遮挡,特殊人群要重视;远离腮腺炎患者,明确隔离期和社交距离,特殊人群要严格避免接触;加强环境消毒,家居和公共场所定期用含氯消毒剂等消毒,特殊人群环境消毒要注意避免刺激和婴幼儿接触。
一、疫苗接种
1.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
适用人群及接种时间:儿童是主要接种对象,通常建议在12-15月龄接种第一剂,4-6岁接种第二剂。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相对不完善,接触腮腺炎病毒的机会相对较多,通过接种MMR疫苗可有效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预防腮腺炎病毒感染。例如,大规模的疫苗接种研究显示,接种MMR疫苗后,人群中腮腺炎的发病率显著降低。
特殊人群: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接种疫苗是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免疫缺陷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在医生评估后谨慎接种,因为这类人群接种疫苗可能存在一定风险,但从预防腮腺炎的整体收益来看,在可控风险下仍应考虑接种。
二、个人卫生习惯
1.勤洗手
原理及方法:腮腺炎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勤洗手能有效清除手上可能沾染的病毒。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内-外-夹-弓-大-立-腕”的步骤认真洗手,每次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在接触公共物品(如公共交通工具扶手、电梯按钮等)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准备食物前都应及时洗手。对于儿童来说,家长应教导并监督其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因为儿童在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各种公共物品,通过勤洗手可减少病毒经手接触口鼻而感染的机会。
特殊人群: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手部皮肤可能相对干燥、脆弱,但仍需坚持勤洗手,家人可协助提供便于握持的洗手液容器等辅助工具,以保证洗手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的人群,良好的手部卫生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因为这类人群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受到病毒侵袭。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具体做法:咳嗽或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手帕等遮住口鼻,若没有纸巾,也可用肘部衣袖遮盖,避免飞沫传播病毒。这是因为腮腺炎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正确的呼吸道卫生习惯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商场等,更应严格遵守这一习惯。对于儿童,家长要教导他们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的正确防护方法,因为儿童往往不太注意这些细节,容易造成病毒传播。
特殊人群:孕妇属于特殊敏感人群,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更要注意防护,因为病毒感染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孕妇应随身携带纸巾等防护用品,在需要时及时进行防护;对于患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预防腮腺炎病毒感染,还能减少自身基础疾病的发作诱因。
三、避免接触传染源
1.远离腮腺炎患者
隔离期:腮腺炎患者在发病期具有传染性,一般隔离期为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3天,但从病毒传播角度建议隔离至发病后2周左右。在腮腺炎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带儿童前往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如游乐场、大型超市等,这些场所容易有腮腺炎患者活动,增加儿童接触病毒的风险。如果周围有腮腺炎患者,应教育儿童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一般建议至少1米以上的距离,以降低感染几率。
特殊人群: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等,更应严格避免接触腮腺炎患者,因为他们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为严重,恢复难度更大。这类人群应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腮腺炎流行期间,若必须外出应做好全面的防护措施。
2.加强环境消毒
家居环境消毒:对于腮腺炎患者居住的房间,要保持通风良好,每日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对家具、玩具、地面等进行擦拭消毒,含氯消毒剂的浓度一般可按照产品说明书配置,如常用的84消毒液,一般稀释为500mg/L-1000mg/L的浓度进行擦拭消毒。对于儿童经常接触的玩具等物品,定期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在腮腺炎流行季节,公共场所的环境消毒也很重要,如学校教室、幼儿园活动室等,应定期进行消毒,以营造安全的环境。
特殊人群环境:对于老年人居住的环境,消毒时要选择对老年人身体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并且在消毒后要确保环境通风良好,让老年人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活;对于有婴幼儿的家庭,在进行环境消毒时,要注意避免婴幼儿接触到消毒剂,应将消毒剂放置在婴幼儿无法触及的地方,消毒后充分通风,保证婴幼儿的生活环境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