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常规检查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等筛查心脏病,剖腹产前通过心电图、BNP检测等进一步评估,发现心脏病后分情况处理,准确检查与合理评估对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有心脏病风险孕妇需密切监测、配合检查、保持良好心态,特殊人群更要加强监测协作。
一、孕期常规检查中对心脏病的筛查手段
1.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在孕期产检时,医生会详细询问孕妇的家族心脏病史、自身既往心脏病相关病史等。例如,如果孕妇家族中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那么其自身患心脏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对于有既往心脏病病史的孕妇,如风湿性心脏病等,需要在孕期密切监测。不同年龄的孕妇风险有所不同,年轻孕妇若有相关病史也需重视。生活方式方面,若孕妇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心脏健康,增加孕期心脏病发生的风险。
体格检查:常规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等。血压异常(如高血压)可能是某些心脏病的表现,而心率过快或过慢也可能提示心脏存在问题。医生还会检查孕妇的心脏听诊,听心音是否正常,有无杂音等异常情况。
2.超声心动图检查
检查原理与作用:超声心动图是孕期检查心脏病的重要手段。它利用超声波对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成像。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清晰地观察心脏的各个腔室大小、瓣膜结构及运动情况、心肌厚度等。例如,能准确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在不同孕周都可以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一般在孕中期(20-24周左右)进行的系统超声检查中,会重点观察心脏结构。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可能会提前或增加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次数。
对不同人群的意义:对于有心脏病家族史的孕妇,超声心动图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心脏结构异常。年轻孕妇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更早地发现可能存在的心脏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而有既往心脏病病史的孕妇,超声心动图可以监测心脏病变的进展情况,比如风湿性心脏病孕妇,观察瓣膜病变是否加重等。
二、剖腹产前对心脏病的进一步评估
1.心电图检查
检查内容与意义:剖腹产前会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的电活动情况。通过心电图可以发现心律失常等心脏电生理异常。例如,能检测出窦性心动过速、早搏等情况。对于孕期已经发现有心脏相关异常的孕妇,剖腹产前的心电图检查可以持续监测心脏电活动的变化。不同年龄的孕妇心电图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年轻孕妇的心电图正常范围可能与年长孕妇不同,但异常的心电图表现都需要引起重视。
2.心脏功能评估相关检查
B型脑钠肽(BNP)检测:BNP是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剖腹产前检测BNP可以帮助评估心脏的舒张功能等情况。如果BNP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心脏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受损。对于有心脏病风险的孕妇,如孕期出现水肿、呼吸困难等疑似心脏功能不全的表现时,剖腹产前检测BNP有助于判断心脏功能状态。不同生活方式的孕妇,如长期高盐饮食的孕妇可能更容易出现心脏功能相关问题,通过BNP检测可以更早发现并评估。
三、特殊情况下的应对
1.发现心脏病后的处理
对于孕期已确诊心脏病的孕妇:如果在孕期检查中已经确诊心脏病,在剖腹产前需要多学科会诊,由心内科医生、产科医生等共同评估孕妇的心脏情况是否能够耐受剖腹产手术。例如,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孕妇,需要评估心脏的恢复情况以及手术部位的状况等。对于有既往心脏病病史且病情不稳定的孕妇,可能需要提前做好相关的治疗准备,如调整心脏药物(但不涉及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等,以确保剖腹产过程的安全。
对于孕期未发现但剖腹产前发现心脏病的孕妇:这种情况比较紧急,需要立即组织多学科团队进行评估。首先要稳定孕妇的心脏状况,根据具体的心脏疾病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如果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先进行心律失常的控制等处理,然后再考虑剖腹产手术的时机和方式。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处理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年轻孕妇相对身体恢复能力可能稍强,但也需要谨慎评估。
2.对母婴安全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对母婴安全的影响:如果剖腹产前未能准确检查出心脏病,可能会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心脏意外情况,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加重等,严重威胁孕妇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可能影响胎儿的血氧供应等,导致胎儿出现窘迫等不良情况。而准确检查出心脏病并进行合理评估和处理,可以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
注意事项:对于有心脏病风险的孕妇,整个孕期和剖腹产前都需要密切监测。孕妇要严格按照产检要求进行各项检查,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家族史等情况。在剖腹产前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评估检查,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因为紧张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对于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合并心脏病,更要加强监测和多学科协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