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有多种症状,如乳腺肿块(多单发、质硬等)、乳头溢液(多血性等)、皮肤改变(酒窝征、橘皮样改变等)、乳头乳晕异常(乳头回缩、湿疹样改变等),常见转移部位包括骨转移(可致骨痛等)、肺及胸膜转移(有相应呼吸等症状)、肝转移(有肝区痛等表现)、脑转移(症状多样),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对各症状及转移有不同影响。
一、乳腺癌的症状
(一)乳腺肿块
特点: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在年轻女性中,由于乳腺组织相对致密,肿块可能较难被发现,但仍需重视。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年轻女性,更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包括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钼靶)等,以便早期发现肿块。
年龄与性别影响: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肿块的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年轻女性的乳腺组织更易受激素影响而发生变化,肿块性质的判断需更谨慎;男性也可能患乳腺癌,其乳腺肿块的表现与女性类似,但由于男性乳腺组织少,肿块更容易被察觉。
(二)乳头溢液
表现: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乳腺癌引起的乳头溢液多为血性,少数可为浆液性。乳头溢液的发生与乳腺癌肿瘤细胞侵犯乳腺导管有关。
生活方式与病史影响: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雌激素)可能导致乳头溢液,但需要与乳腺癌引起的乳头溢液相鉴别。有乳腺良性疾病病史的女性,出现乳头溢液时需提高警惕,因为部分乳腺良性疾病也可能伴有乳头溢液,但乳腺癌导致的乳头溢液更需进一步排查。
(三)皮肤改变
酒窝征:肿瘤侵犯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导致皮肤凹陷,形成酒窝征。
橘皮样改变:癌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皮肤改变在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女性中并无本质差异,但肥胖女性由于乳腺组织被脂肪组织包围,皮肤改变可能较难早期发现,需要通过更细致的检查来识别。
(四)乳头、乳晕异常
乳头回缩: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
乳头湿疹样改变:乳头乳晕区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进而乳头回缩。这种情况在中老年女性中相对较多见,但年轻女性也可能发生,需要与乳头湿疹等良性疾病鉴别。
二、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
(一)骨转移
表现:骨转移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依次为胸椎、腰椎、骨盆及肋骨。骨转移可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疼痛是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开始为间歇性疼痛,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在老年女性中,骨质疏松本身也可引起骨痛,需要注意鉴别乳腺癌骨转移与骨质疏松性骨痛。对于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无论年龄大小,出现骨痛时都应考虑骨转移的可能,及时进行骨扫描等检查。
年龄与病史影响:老年女性由于骨代谢的变化,骨转移的表现可能不典型;有长期乳腺癌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患者,骨转移的风险更高。
(二)肺及胸膜转移
表现:肺转移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胸膜转移时可出现胸腔积液,导致胸闷、气短等。对于长期吸烟的乳腺癌患者,肺部症状的鉴别诊断更为复杂,因为吸烟本身也可能引起肺部疾病。需要通过胸部X线、胸部CT等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肺及胸膜转移。
生活方式影响:吸烟、长期接触空气污染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肺部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乳腺癌患者,这些因素可能干扰肺及胸膜转移的早期诊断,因此建议乳腺癌患者戒烟,并尽量避免接触污染空气。
(三)肝转移
表现:肝转移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区疼痛、黄疸、腹水、消瘦等症状。肝脏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需要通过肝脏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来监测是否有肝转移。在合并乙型肝炎等肝脏基础疾病的乳腺癌患者中,肝转移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
病史影响:有肝脏基础疾病病史的乳腺癌患者,发生肝转移时的症状可能与基础疾病的症状混淆,需要更仔细地进行鉴别诊断,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
(四)脑转移
表现:脑转移的症状多种多样,可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障碍、癫痫发作、精神症状、肢体无力、共济失调等。脑转移的发生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对于有乳腺癌病史且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脑转移,及时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中,脑转移的症状可能与脑血管疾病等混淆,需要注意区分。
年龄影响:老年患者由于脑血管储备功能下降等原因,脑转移引起的症状可能更易被忽视或误诊,因此对于老年乳腺癌患者,更应密切关注神经系统症状,定期进行脑部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