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心电图检查、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检查。体格检查观察一般状况和心脏体征;胸部X线初步了解心脏等情况;超声心动图是重要无创检查;心脏磁共振成像对复杂畸形有价值;心电图反映电活动;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有创但可明确诊断等,各检查有儿童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体格检查
1.一般状况观察:对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首先观察其一般状况,包括生长发育情况,如体重、身高增长是否落后于同龄儿;有无口唇、甲床发绀情况,发绀出现的时间及与活动的关系等。新生儿期若存在持续发绀,可能提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2.心脏体征检查:听诊心脏是重要的检查方法,可闻及心脏杂音,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杂音特点不同。例如,室间隔缺损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房间隔缺损多在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等。同时还需检查心率、心律是否正常,有无心音强弱不等、额外心音等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检查意义:可以初步了解心脏的大小、形态及肺血管纹理情况。例如,房间隔缺损时,心脏可呈“梨形”,肺血增多;法洛四联症时,心脏呈“靴形”,肺血减少。通过观察肺血管纹理的多少,可以初步判断肺循环的情况,肺血增多常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肺血减少常见于右心流出道梗阻或体-肺循环分流异常的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特点:儿童进行胸部X线检查时需做好辐射防护,由于儿童胸廓薄、组织器官对辐射敏感性较高,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剂量,但该检查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初步筛查有重要价值。
2.超声心动图检查
检查意义: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最重要的无创检查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各腔室和大血管的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情况。能够明确心脏畸形的部位、类型,如可以准确诊断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动脉导管未闭的管径及分流情况等。还可以评估心脏功能,包括心室的收缩功能(如射血分数等)和舒张功能等。
儿童操作特点:对于配合的儿童可以直接进行检查,对于不配合的婴幼儿可能需要在镇静状态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要确保检查的全面性,以获取准确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
3.心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检查意义:对于一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诊断有困难时,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心脏解剖结构信息。它可以多平面成像,清晰显示心脏与大血管的三维结构,对于判断心脏畸形的复杂程度、评估手术可行性等有重要作用。例如,对于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等复杂畸形,MRI能够准确显示大动脉的起源和走行等情况。
儿童适用性:儿童进行MRI检查时需要根据年龄、体重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案,由于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对于不配合的儿童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但要注意镇静剂对儿童的影响及相关禁忌证。
三、心电图检查
1.检查意义:可以反映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以及心肌肥厚等情况。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出现心电图异常,如房间隔缺损可出现右心房、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改变,表现为电轴右偏、P波高尖等;室间隔缺损较大时可出现左心室肥大等心电图改变。
2.儿童特点:儿童的心电图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心率相对较快,心电图的波形、间期等有其自身的正常范围。在解读儿童心电图时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因素,例如新生儿的心电图与年长儿不同,要结合儿童的具体年龄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四、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1.心导管检查
检查意义:对于一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同时还可以测定各心腔及大血管的压力,了解血氧饱和度,从而判断分流的方向和程度。例如,对于肺动脉瓣狭窄,可以通过心导管检查测定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压力阶差,明确狭窄的程度。
儿童风险及注意事项:心导管检查是有创检查,对于儿童来说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等。检查前要做好儿童的准备工作,包括禁食、禁水等,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穿刺部位情况等。同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病情等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等,确保检查的安全进行。
2.心血管造影检查
检查意义:在心导管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心血管造影,可以更直观地显示心脏血管的形态、畸形部位及血流情况,对于制定手术方案等有重要指导作用。例如,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冠状动脉异常等情况,心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走行和畸形情况。
儿童相关情况:儿童进行心血管造影检查同样是有创操作,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由于造影剂可能对儿童的肾功能等有一定影响,要注意观察儿童的尿量等情况,确保儿童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