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肿大评估分程度和症状,轻度无症状及急性感染期可不手术,重度影响呼吸、反复感染致生活质量受影响、导致吞咽及语言障碍需手术,术前要完善检查、清洁口腔,术后要饮食护理、观察病情、口腔护理。
一、扁桃体肿大的评估标准
1.程度判断
临床上一般将扁桃体肿大分为Ⅲ度。Ⅰ度肿大时扁桃体不超过腭咽弓;Ⅱ度肿大时扁桃体超过腭咽弓,但未达到咽后壁中线;Ⅲ度肿大时扁桃体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年龄因素会影响对扁桃体肿大程度的判断,儿童的扁桃体在6-7岁时相对较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
从生活方式角度看,如果孩子有长期用口呼吸等情况,即使扁桃体肿大程度不是很严重,也需要关注。例如,长期用口呼吸可能会影响面部发育,这与扁桃体肿大导致上气道狭窄有关。
2.症状表现
呼吸困难:如果扁桃体肿大导致气道狭窄,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会出现夜间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等情况。新生儿和婴儿由于气道较窄,扁桃体肿大可能会更明显地影响呼吸,表现为呼吸费力、胸廓运动异常等。对于有基础心肺疾病的儿童,扁桃体肿大引起的呼吸困难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
吞咽困难:较大的儿童可能会诉说吞咽时有异物感,严重时影响进食。如果是幼儿,可能会表现为拒食、流涎等。不同年龄的儿童吞咽困难的表现形式不同,婴儿主要通过哭闹、拒奶来体现,而较大儿童则以语言表达为主。
反复感染:如果扁桃体反复发炎,每年发作次数较多,如一年内发作7-8次及以上,需要考虑手术因素。对于有慢性病史的儿童,如患有慢性鼻窦炎等,扁桃体反复感染可能会加重全身病情,这时候也需要评估是否需要手术。
二、不需要手术的情况
1.轻度肿大且无症状
当扁桃体只是Ⅰ度肿大,孩子没有任何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反复感染等症状时,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这种情况下,主要是观察,注意孩子的生活方式,比如鼓励孩子多喝水,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过度用嗓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扁桃体还有一定的免疫功能,轻度肿大且无症状时可以先采取保守观察。
2.急性感染期
在扁桃体急性感染发作期,一般不考虑手术。因为此时手术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等风险。例如,急性扁桃体炎发作时,扁桃体充血、肿胀明显,手术容易引起炎症播散。对于有急性感染病史的儿童,在感染控制后再评估是否需要手术。
三、需要手术的情况
1.重度肿大影响呼吸
当扁桃体达到Ⅲ度肿大,严重影响孩子呼吸,出现夜间睡眠严重打鼾、呼吸暂停,甚至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时,需要考虑手术。对于婴幼儿,如果扁桃体肿大导致反复呼吸暂停,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睡眠呼吸暂停会影响氧气供应,进而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激素分泌等。
2.反复感染影响生活质量
如果扁桃体反复发炎,每年发作7-8次及以上,或者已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全身并发症时,需要手术治疗。例如,扁桃体炎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在儿童中并不罕见,当扁桃体炎成为诱发风湿性心脏病的因素时,手术切除扁桃体可以去除病灶。对于有全身并发症病史的儿童,手术是去除潜在病因的重要措施。
3.导致吞咽及语言障碍
扁桃体肿大严重影响孩子吞咽功能,导致长期营养不良,或者影响语言发育,如引起发音不清等情况时,需要考虑手术。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吞咽困难可能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这时候手术干预是必要的。而语言障碍方面,扁桃体肿大引起的上气道异常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语音形成,通过手术改善气道情况有助于语言发育的恢复。
四、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1.手术前
完善检查:需要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评估孩子的身体状况。对于有慢性病史的儿童,如患有哮喘等,要详细评估心肺功能,因为手术可能会对心肺功能有一定影响。例如,患有哮喘的儿童在手术前需要调整哮喘控制情况,确保手术安全。
口腔清洁:手术前要指导孩子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漱口等,减少口腔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要协助孩子进行口腔清洁,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要耐心引导。
2.手术后
饮食护理:术后初期要给予冷流质饮食,如冷牛奶、冰淇淋等,避免过热食物刺激伤口引起出血。随着伤口恢复,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喂养方式,避免呛咳。如果孩子出现吞咽困难等情况,要及时调整饮食,确保营养摄入。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孩子的伤口出血情况、体温变化等。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不会准确表达不适,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有无频繁吞咽等情况。如果发现伤口出血较多、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5℃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口腔护理:术后要保持口腔清洁,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腔含漱液等。对于儿童,家长要协助进行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同时,要注意孩子的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剧烈运动等,让孩子多休息,有利于术后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