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需通过控制总热量摄入以维持合适体重,均衡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钠盐摄入,避免刺激性食物,且老年、女性、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具体包括根据自身情况安排三餐热量分配、选择合适碳水化合物、健康脂肪、优质蛋白质,多吃含膳食纤维食物、控制钠盐及刺激性食物摄入并依自身情况调整饮食。
一、控制总热量摄入
原理:保持合适体重是关键,若热量摄入过多,多余热量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导致体重增加,而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应根据体力活动情况来调整。例如,久坐办公室的女性,每日总热量摄入需相应减少;而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热量摄入可适当增加,但都要以维持正常体重为目标。一般来说,可通过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衡量,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正常范围为18.5~23.9。
具体做法: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三餐热量分配,一般早餐占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
二、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
原理: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但应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燕麦、糙米等,避免过多摄入精制糖和白面包等简单碳水化合物。复杂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相对较慢,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而简单碳水化合物会引起血糖快速波动,对心血管不利。不同年龄人群需求不同,儿童和青少年因生长发育需要,可适当增加优质碳水化合物比例;老年人则需控制精制糖摄入。
具体选择:早餐可选择全麦面包搭配燕麦粥;午餐可食用糙米、玉米等;晚餐可选择红薯等作为碳水化合物来源。
脂肪
原理:应控制脂肪摄入总量,且要选择健康脂肪。其中饱和脂肪应尽量少摄入,如动物油、肥肉等;反式脂肪要避免,如部分加工食品中的氢化油;而多不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是有益的,如橄榄油、鱼油、坚果中的脂肪。不同性别中,男性和女性在脂肪摄入上无本质差异,但要根据自身活动量调整。例如,久坐的女性比爱运动的女性更应严格控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
具体选择:烹饪时用橄榄油、茶油等代替动物油;每周可吃2~3次深海鱼来获取多不饱和脂肪;适量食用坚果补充单不饱和脂肪,但每日摄入量不宜过多,控制在10g左右。
蛋白质
原理: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功能,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类等。不同年龄人群对蛋白质的需求有差异,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来支持身体发育;老年人则要注意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情况,选择易于消化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具体选择:每天保证摄入一定量的瘦肉,如鸡肉、牛肉等;每周吃2~3次鱼类;豆类可做成豆腐、豆浆等纳入日常饮食;奶类可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
三、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原理:膳食纤维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还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员,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易导致便秘,进而可能影响心血管健康。
具体食物:多吃蔬菜,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水果可选择苹果、香蕉、梨等;粗粮也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如荞麦、玉米等。一般建议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在25~30g左右,可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老年人可适当增加,但要注意逐渐增加摄入量,让肠道有适应过程。
四、控制钠盐摄入
原理:钠盐摄入过多会导致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对钠盐的耐受程度不同,一般来说,成年人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下,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严格控制。
具体做法:减少食用腌制食品,如咸菜、咸鱼等;烹饪时少放盐,可使用限盐勺;避免食用含隐形盐的食物,如某些processedfoods(加工食品)等。
五、避免刺激性食物
原理:过辣、过冷、过热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引起血管收缩或痉挛,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大量饮用高度酒精饮品会加重心脏负担,咖啡饮用过量可能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对冠心病患者不利。
具体注意:尽量不喝高度白酒;控制咖啡摄入量,每天不超过2杯;避免食用过于辛辣的食物,如辣椒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退,饮食应更注重易消化,可适当增加粥类、软面条等食物的摄入,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密切关注体重变化,根据体重调整饮食量。
女性冠心病患者:在更年期前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血脂代谢等,要特别注意脂肪的摄入选择,优先选择健康脂肪,同时关注情绪对饮食的影响,避免因情绪问题过度进食。
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量和种类,选择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前面提到的全谷物等,同时注意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确保血糖稳定,因为高血糖会加重冠心病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