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三红表现为面部、颈部及上胸部潮红,机制是病毒致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三痛包括头痛、腰痛、眼眶痛,头痛因炎症介质刺激及颅内水肿等,腰痛与肾周围及腰部组织水肿等有关,眼眶痛是眼眶周围组织水肿压迫神经所致。诊断依据有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相关检查有血常规(看白细胞等指标)、尿常规(见蛋白尿等)、血清学检查(查汉坦病毒特异性抗体)。治疗遵循“三早一就”,针对病因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注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证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儿童和女性患者有其特殊注意事项。
面部、颈部及上胸部潮红: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面部、颈部及上胸部的毛细血管丰富,血管通透性增加后,血液中的红细胞等成分更容易渗出到血管外周围组织,从而出现潮红现象。在儿童中,由于其皮肤相对薄嫩,血管相对更为敏感,感染病毒后可能更易出现面部等部位的潮红表现;对于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的生理状态可能会对血管通透性变化有一定影响,但总体机制与非特殊时期基本一致,主要还是病毒导致的血管损伤相关。
三痛表现:
头痛、腰痛、眼眶痛:
头痛:病毒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炎症介质释放会刺激头部的痛觉神经末梢。另外,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导致颅内组织水肿,进而压迫神经引起头痛。儿童的头颅骨缝未完全闭合等生理特点可能会影响头痛的表现程度及感受,但机制上与成人相似,都是炎症及血管因素导致。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身体的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对头痛的敏感度等有一定影响,但核心还是病毒感染相关的病理过程。
腰痛:病毒导致肾周围组织水肿等,肾脏受到影响,周围神经受到刺激,同时腰部的肌肉等组织也会因为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水肿等情况,从而引发腰痛。对于有既往腰部疾病史的患者,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后,原有的腰部病变可能会因为全身血管的病变而加重腰痛症状,需要特别关注。
眼眶痛:眼眶周围的血管丰富,病毒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眼眶周围组织水肿,压迫周围神经,从而引起眼眶痛。儿童的眼眶组织相对娇嫩,水肿等情况可能更易导致明显的眼眶痛表现;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血管弹性等下降,感染后血管通透性变化可能更明显,眼眶痛可能相对更突出。
流行性出血热三红三痛的诊断及相关检查
诊断依据:
有流行病学史,如近期去过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有接触鼠类或其排泄物等情况。同时出现三红三痛等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增高,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尿常规可见蛋白尿等,有助于初步诊断。儿童在进行流行病学史询问时,要关注其是否有接触野外环境、鼠类活动区域等情况;对于女性患者,要详细询问其生活工作环境中与鼠类接触的可能情况。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血小板等指标。患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后期逐渐升高,可达(15-30)×10/L,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儿童的血常规指标在感染初期可能有其自身特点,比如白细胞基础值与成人不同,需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情况下,血常规可能会有一些生理性波动,但与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的血常规改变主要还是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反应引起。
尿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这是因为肾脏血管受损,蛋白质等成分漏出到尿液中。对于儿童患者,留取尿常规标本需要特别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标本准确;女性患者在留取标本时要避开生理期等特殊时期,以免影响结果判断。
血清学检查:检测汉坦病毒特异性抗体,如IgM抗体阳性具有早期诊断意义。通过血清学检查可以明确病毒感染情况,儿童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查时要注意采血等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女性患者在检查前要告知医生自身的生理状态等信息,以便正确解读检查结果。
流行性出血热三红三痛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治疗原则: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强调“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及就近治疗。针对三红三痛等症状,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比如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儿童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时要严格遵循药物使用的儿童安全原则,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女性患者如果处于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等的安全,权衡利弊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变化。对于出现三红三痛的患者,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儿童患者需要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其充足的睡眠;女性患者在休息时要注意自身的体位等舒适情况,同时要关注自身的情绪状态,因为情绪也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恢复。同时,要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的情况补充相应的液体和电解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