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产前需做基本身体状况检查(包括体格检查了解基本生命体征、妇科检查了解子宫情况)、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查血细胞指标、凝血功能查凝血状况、肝肾功能查肝肾功能、传染病查传染病情况)、影像学检查(B超查胎儿等情况)及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各项检查全面评估孕妇身体状况以降引产风险,不同个体因多因素检查侧重点等有差异。
一、基本身体状况检查
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脉搏、血压等,了解孕妇的基本生命体征。体温可以反映孕妇是否有感染等情况,正常体温一般在36℃-37℃之间,如果体温异常升高可能提示存在感染病灶,会增加引产的风险;脉搏正常范围一般在60-100次/分钟,血压正常范围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血压异常可能影响引产过程中的身体状况。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比如高龄孕妇(年龄≥35岁),其身体各机能相对有所下降,更需要密切关注生命体征的变化;年轻孕妇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吸烟等,也可能影响基本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在引产前更要准确评估。
妇科检查:了解子宫的大小、位置等情况。通过妇科内诊可以明确子宫的具体状况,为引产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例如,子宫位置异常可能会在引产操作时增加难度。对于有过多次宫腔操作病史的孕妇,如多次人工流产,可能会导致子宫形态改变,在引产前的妇科检查就更为重要,能更早发现潜在问题。
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白细胞可以反映是否有感染,正常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9/L,如果白细胞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以了解孕妇是否贫血,正常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110-150g/L,贫血会影响孕妇对引产的耐受能力,对于贫血孕妇需要在引产前评估是否需要纠正贫血等处理;血小板正常范围(100-300)×10^9/L,血小板异常会影响凝血功能,在引产过程中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不同年龄孕妇贫血的发生率可能不同,比如孕期贫血在高龄孕妇中相对更易发生,需要重点关注;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孕妇也可能存在贫血情况,引产前要明确血常规各项指标情况。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了解孕妇的凝血状况,确保引产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出血情况。正常凝血酶原时间11-13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5-35秒,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引产过程中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孕妇,如既往有不明原因出血史等,引产前必须严格检查凝血功能;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如肝病等的孕妇,也可能影响凝血功能,需要在引产前进行详细评估。
肝肾功能检查: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了解孕妇的肝肾功能情况,因为引产过程中使用的药物等可能会对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正常谷丙转氨酶0-40U/L,谷草转氨酶0-40U/L,肌酐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尿素氮2.5-6.4mmol/L,肝肾功能异常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引产前需要根据肝肾功能情况调整引产方案等。不同年龄孕妇肝肾功能的储备功能不同,高龄孕妇肝肾功能相对减退,更要严格检查;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孕妇,长期服药可能影响肝肾功能,引产前必须进行相关检查。
传染病检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这是为了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防止病原体的传播。例如,如果孕妇患有艾滋病,引产过程中需要特殊的防护措施来避免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等;梅毒孕妇引产前需要进行规范的驱梅治疗等。对于有高危性行为史等的孕妇,引产前传染病检查尤为重要,不同年龄孕妇感染传染病的风险可能不同,需要针对性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了解胎儿的大小、胎位、胎盘位置等情况。通过B超可以准确评估胎儿的发育状况以及胎盘的位置等,对于确定引产方式有重要意义。例如,胎盘位置异常如前置胎盘等情况,引产风险较高,需要提前明确。不同孕周的孕妇B超表现不同,孕中期和孕晚期的B超检查重点有所差异,引产前要根据孕周进行合适的B超检查。对于有过剖宫产史的孕妇,B超检查还可以了解子宫瘢痕情况等,因为剖宫产史孕妇引产时子宫破裂风险相对增加,B超检查能辅助评估风险。
四、其他相关检查
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脏功能,了解孕妇是否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因为引产过程中孕妇的心脏负担可能会加重。正常心电图有特定的波形和数值范围,如心率、P波、QRS波等指标正常范围。对于有心脏病史的孕妇,引产前心电图检查是必要的,不同年龄孕妇心脏功能的储备不同,高龄孕妇心脏功能可能相对减弱,更要重视心电图检查。
引产前的各项检查是为了全面评估孕妇的身体状况,降低引产过程中的风险,不同个体由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不同,检查的侧重点和具体结果的解读也会有所不同,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