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过敏性皮炎是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皮肤炎症性疾病,过敏体质者接触季节性过敏原后免疫系统启动免疫反应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瘙痒、脱屑等症状,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可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过敏原检测诊断,预防需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湿润,治疗可对症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药膏等。
一、定义
季节性过敏性皮炎又称季节性接触性皮炎,是一种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皮肤炎症性疾病,通常是由于皮肤接触了季节性出现的过敏原后引发的过敏反应。常见的季节性过敏原包括春季的花粉(如杨树、柳树花粉等)、秋季的植物花粉(如蒿草花粉等)以及某些季节性生长植物的接触性过敏原等。
二、发病机制
当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到季节性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进而启动免疫反应。体内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会被激活,释放出如组胺等炎性介质,这些炎性介质会导致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一系列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1.皮肤症状
红斑:皮肤会出现边界不太清晰的红色斑块,多发生在暴露部位,如面部、颈部、手臂等。不同个体红斑的严重程度有所差异,轻度的可能只是淡淡的粉红色斑,重度的则可能呈现较明显的鲜红色。
丘疹:皮肤表面可出现小的隆起性病变,直径一般小于1厘米,质地可硬可软,颜色可以是与肤色相近或略红。
瘙痒:这是季节性过敏性皮炎常见且突出的症状,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皮肤瘙痒,尤其在接触过敏原后或温度变化时瘙痒可能会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儿童可能会因为瘙痒而不断搔抓皮肤,导致皮肤进一步受损。
脱屑:病情发展过程中,皮肤可能会出现脱屑现象,表现为皮肤表面有细小的皮屑脱落,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大片脱屑。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接触季节性过敏原后更容易发生季节性过敏性皮炎。儿童的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瘙痒感可能让儿童频繁搔抓,进而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而且儿童对过敏原的接触途径可能更多,比如在户外玩耍时接触花粉等过敏原后直接接触皮肤,或者通过手接触过敏原后再触摸脸部等部位引发过敏。
成年人:成年人免疫系统相对稳定,但如果本身是过敏体质,也会受到季节性过敏原的影响。成年人可能因为职业等因素接触到特定季节性过敏原的机会不同,比如从事园林工作的成年人在花粉季节更容易接触到大量花粉而发病。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减退,皮肤水分流失较多,皮肤相对干燥。在患有季节性过敏性皮炎时,除了有红斑、瘙痒等常见症状外,皮肤干燥的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而且老年人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弱,病情恢复可能相对较慢。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与季节的关系、发病前接触过的可疑过敏原、既往过敏史等。例如,患者如果每年春季特定时间出现面部红斑、瘙痒等症状,且既往有花粉过敏史,那么就要高度怀疑季节性过敏性皮炎与春季花粉过敏有关。
2.体格检查:仔细检查皮肤病变的部位、形态、范围等。观察皮肤红斑、丘疹、脱屑等情况,判断皮肤受损的程度。
3.过敏原检测:可以通过斑贴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来检测患者是否对特定季节性过敏原过敏。斑贴试验是将可疑过敏原贴敷于皮肤表面,观察一定时间后皮肤的反应来判断是否过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则是通过检测血液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抗体水平来辅助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原则
1.预防
避免接触过敏原:在花粉季节等过敏原活跃的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时间,尤其是在花粉浓度较高的时段(通常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如果必须外出,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防护眼镜、穿长袖衣物等,减少皮肤与过敏原的接触。对于已知的接触性季节性过敏原,要避免接触相关植物等。
保持皮肤清洁与湿润: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适当使用保湿护肤品,保持皮肤的水分,增强皮肤屏障功能,有助于降低季节性过敏性皮炎的发病风险。对于儿童,要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护肤品,并且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保持皮肤清洁湿润。老年人则要注意选择滋润效果好的护肤品,定期涂抹,保持皮肤水分。
2.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对于瘙痒症状,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瘙痒,如氯雷他定等(但要注意儿童使用时的剂量和禁忌等情况,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瘙痒,如冷敷等物理方法)。对于皮肤红斑、丘疹等炎症表现,可以使用外用的糖皮质激素药膏等进行抗炎治疗,但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合理选择药物的强度和使用时间,儿童应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药膏。
总之,季节性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季节相关的皮肤过敏疾病,通过了解其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以及预防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该疾病,不同人群在各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注意事项,需要综合考虑进行科学的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