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运动需注意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相关内容,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准备合适装备,运动中监测身体状况,运动后要放松,特殊人群如女性、有心肌梗死病史者、老年患者运动有特殊考虑,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力量训练每周2-3次轻度,柔韧性训练每周2-3次,运动各环节都要保障安全与适宜。
一、有氧运动
1.类型及频率
常见的有氧运动有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对于冠心病患者,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分散到5-7天进行,例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中等强度的判断标准是运动时心率达到(220-年龄)×60%-70%。比如一位60岁的冠心病患者,其最大心率约为220-60=160次/分钟,那么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应维持在160×60%=96次/分钟到160×70%=112次/分钟之间。
以快走为例,开始时可以从较慢的速度开始,逐渐增加速度,保持步伐稳健,每次快走时间逐步延长。游泳是一种对关节压力较小的有氧运动,适合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在水中运动时,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减少关节负担,同时又能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
2.对心脏的益处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研究表明,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例如,有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经过12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干预后,其最大摄氧量有所增加,心脏的泵血功能得到改善。
二、力量训练
1.合适的力量训练方式
冠心病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力量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或者进行简单的哑铃训练(选择较轻的哑铃,如1-2公斤的小哑铃)。也可以进行坐姿推胸等简单的力量练习。力量训练建议每周进行2-3次,每次选择8-12个重复动作。
例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手臂的拉伸和收缩训练,每次进行3组,每组8-12次。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血压突然升高或心脏负担加重。
2.对心脏的积极影响
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肌肉量的增加有助于消耗更多的能量,对于控制体重有帮助,而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力量训练还可以增强骨骼强度,对于冠心病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等并发症也有一定的好处。另外,力量训练能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间接保护心脏。
三、柔韧性训练
1.柔韧性训练项目
常见的柔韧性训练有瑜伽、静态拉伸等。瑜伽中的一些简单体式,如坐姿前屈、猫牛式等,以及静态的腿部拉伸、背部拉伸等都适合冠心病患者。柔韧性训练可以每周进行2-3次,每次训练时间约15-20分钟。
以腿部拉伸为例,患者可以坐在椅子上,慢慢将一条腿伸直,用手去够脚尖,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腿进行同样的动作。
2.对心脏的益处
柔韧性训练有助于放松肌肉,缓解因为冠心病可能带来的肌肉紧张等情况。肌肉紧张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而柔韧性训练可以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状态,同时还能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压力,而长期的压力也是冠心病的诱发因素之一。例如,长期坚持瑜伽练习的冠心病患者,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得到缓解,进而对心脏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四、运动注意事项
1.运动前准备
冠心病患者在运动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进行5-10分钟的慢走、动态拉伸等,让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热身可以使心率逐渐升高,肌肉温度升高,降低运动中受伤的风险。同时,要准备合适的运动装备,如舒适的运动鞋、透气的运动服装等。
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热身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并且要注意热身动作的温和性,避免剧烈的热身动作导致血压波动过大。
2.运动中监测
在运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胸痛、胸闷、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症状不能缓解,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监测心率,确保心率在安全范围内。对于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冠心病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运动中还要注意监测血糖,避免出现低血糖等情况。
3.运动后放松
运动结束后要进行放松活动,如进行5-10分钟的静态拉伸,帮助肌肉恢复放松状态。放松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肌肉的疲劳感。老年冠心病患者运动后放松时间也应适当延长,并且要注意保暖,避免因为运动后血管扩张而受凉。
4.特殊人群考虑
对于女性冠心病患者,在月经期间等特殊生理时期,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可能需要适当调整。例如,月经期间身体较为虚弱,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可以选择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轻柔的瑜伽等。对于有过心肌梗死病史的冠心病患者,在开始运动锻炼前,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根据自身的心脏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而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运动锻炼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循序渐进性,避免因为运动不当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