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室肥大可由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房间隔缺损)、后天性心脏病(如肺源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其他系统疾病(如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等原因引起,其会对心脏功能(致心功能减退、引发心律失常)、呼吸功能(使呼吸功能恶化)及全身器官(如肝脏致肝功能损害、肾脏致肾功能受损)产生危害。
一、右心室肥大的原因
(一)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原因
1.法洛四联症:这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主要包括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其发病机制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结构异常有关,胎儿时期心血管系统发育异常导致右心室为了克服肺动脉狭窄带来的阻力,逐渐发生肥厚,一般在婴幼儿时期即可出现相关表现,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的人群发病风险可能更高。
2.房间隔缺损:当房间隔存在缺损时,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会出现左向右分流,随着病情进展,右心室需要泵入更多血液来代偿,长期负荷增加可导致右心室肥大。这种情况在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有一定的发病差异,可能与激素等因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关,部分患儿出生时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活动后气促等表现。
(二)后天性心脏病相关原因
1.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长期的COPD会引起气道阻塞、气体交换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肺血管收缩、重构,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室后负荷增加,最终导致右心室肥大。吸烟是COPD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的人群患COPD进而引发肺源性心脏病导致右心室肥大的风险显著增加,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肺功能本身逐渐衰退,患病后更易出现右心室肥大的情况。
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哮喘会导致气道炎症、痉挛和重塑,引起缺氧和高碳酸血症,长期可导致肺动脉高压,累及右心室使其肥大。儿童哮喘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也可能影响右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年龄较小的儿童在哮喘急性发作时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更容易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2.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左心房压力升高,肺静脉压力随之升高,进而引起肺淤血,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后负荷增加,逐渐发生肥大。女性患者可能在妊娠等生理状态下,由于血容量增加等因素,加重心脏负担,更容易出现右心室肥大的情况,中老年患者随着心脏瓣膜退变等因素,患病后右心室肥大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三)其他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1.肺动脉高压:多种原因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如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累及肺部血管时,会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室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逐渐肥大。患有结缔组织病的女性患者在疾病活动期更易出现这种情况,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基础疾病的累积效应,发生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室肥大的可能性增加。
2.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内的血栓栓塞长期存在,会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室为克服阻力发生肥厚。有长期卧床、手术史等导致血栓形成风险因素的人群,年龄较大者血液处于相对高凝状态,更易发生肺动脉内血栓栓塞,进而引发右心室肥大。
二、右心室肥大的危害
(一)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1.心功能减退:右心室肥大可导致其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影响整个心脏的泵血功能。右心室泵血减少会使体循环淤血,出现下肢水肿、肝脏淤血肿大等表现,进一步影响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导致消化功能减退,患者会出现腹胀、食欲下降等症状。对于儿童患者,还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心脏功能减退会影响全身的营养供应和代谢。
2.心律失常:右心室肥大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等。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悸、头晕等不适,严重时可能引起晕厥甚至猝死。在老年人中,本身心脏传导系统就有一定退变,右心室肥大更易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增加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二)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右心室肥大常与肺部疾病相关,相互影响。例如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肥大进一步加重了肺部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呼吸功能进一步恶化,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加重,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对于支气管哮喘合并右心室肥大的患者,哮喘发作时由于右心室功能受损,更难有效排出肺部的气体,使哮喘症状难以缓解,长期会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影响生活质量,儿童患者可能因为呼吸功能受限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学习活动。
(三)对全身器官的影响
1.肝脏:右心室肥大导致体循环淤血,肝脏淤血肿大,长期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出现转氨酶升高等表现,进而影响肝脏的代谢、合成等功能,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出现低蛋白血症,加重水肿等症状。老年人肝脏本身的代偿功能相对较弱,肝脏淤血后更易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
2.肾脏:体循环淤血会使肾脏灌注不足,导致肾功能受损,出现尿量减少、水肿加重等表现,长期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对于患有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右心室肥大引起的肾脏灌注不足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肾脏本身的老化,更易受到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