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咕噜咕噜响腹泻可能由饮食、感染、腹部受凉等因素引起,婴幼儿和较大儿童特点不同,需分别合理喂养、注意保暖等,出现腹泻严重、伴有高热、症状持续不缓解等需立即就医,腹泻次数少等可观察后再定是否就医。
一、可能的原因
(一)饮食因素
1.喂养不当
对于婴幼儿,若喂养量过多或过少,或者奶粉冲泡浓度不合适等,都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肚子咕噜咕噜响腹泻的情况。例如,婴儿一次性摄入过多母乳或配方奶,超出了其消化能力,胃肠蠕动加快,就会出现肠鸣音活跃(肚子咕噜响)和腹泻。
较大儿童如果进食了过多生冷食物,如刚从冰箱拿出的冷饮、冰西瓜等,寒冷刺激胃肠道,使胃肠道蠕动增强,也会引起腹泻和肠鸣音亢进。
2.食物过敏
有些孩子可能对牛奶蛋白、鸡蛋等食物过敏,当摄入相关食物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胃肠道的过敏反应,出现腹泻,同时肠道蠕动异常导致肠鸣音明显。比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儿童,饮用牛奶后数小时内可能出现腹泻、肚子咕噜响等症状。
(二)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之一。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小肠上皮细胞,导致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引起腹泻,同时病毒感染会刺激肠道蠕动增快,出现肠鸣音亢进。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好发于秋冬季节,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腹泻频繁,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
诺如病毒感染也较为常见,可引起儿童和成人的急性胃肠炎。诺如病毒感染后,孩子会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肠道蠕动加快导致肚子咕噜咕噜响。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以寒冷季节高发,传播途径包括粪-口传播、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
2.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感染可引起腹泻,某些类型的大肠杆菌如产毒性大肠杆菌,会产生毒素,导致肠道分泌增加,引起腹泻,同时肠道蠕动异常出现肠鸣音改变。例如,儿童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后,可能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腹泻、腹痛、肠鸣音活跃等症状。
沙门氏菌感染也是常见的细菌感染原因,孩子摄入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后,会出现发热、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肠道炎症刺激导致肠鸣音亢进。
(三)腹部受凉
孩子的腹部如果着凉,如夜间踢被子导致腹部暴露,或者天气寒冷时没有做好腹部保暖,寒冷刺激会使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引起肠道蠕动加快,出现肠鸣音活跃和腹泻。这种情况在季节更替时较为常见,尤其是婴幼儿更容易因腹部受凉而出现此类症状。
二、不同年龄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一)婴幼儿
1.特点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胃肠功能较弱。比如肠道内的消化酶分泌相对不足,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有限。而且婴幼儿的免疫系统也不够成熟,更容易受到感染因素的影响。
2.应对
要注意合理喂养,按照婴儿的月龄和需求进行科学喂养,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足。对于奶粉喂养的婴儿,要严格按照配方奶的冲泡说明进行操作。同时,要注意腹部保暖,可给婴儿佩戴肚兜等。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食用可能引起婴儿过敏或不适的食物。如果婴幼儿出现腹泻和肠鸣音活跃的情况,要及时观察其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
(二)较大儿童
1.特点
较大儿童的消化系统相对婴幼儿有所完善,但如果有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如爱吃零食、饮食不规律等,也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同时,较大儿童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增多,感染的风险也存在,但相对婴幼儿可能症状表现有所不同,比如可能腹泻症状相对较轻,但也不能忽视。
2.应对
要帮助较大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饮食,少吃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注意腹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如果出现腹泻和肠鸣音活跃,要观察腹泻的次数、大便的性状等,如果腹泻次数不多,大便性状不是特别严重,可以先通过调整饮食,如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观察症状是否缓解。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三、就医建议
(一)需要立即就医的情况
1.腹泻严重
若孩子腹泻频繁,每天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上,大便呈大量水样便,同时伴有明显的口渴、尿少、精神差等脱水表现,应立即就医。因为严重脱水可能会危及孩子的生命健康,需要及时进行补液等治疗。
2.伴有高热
孩子体温超过38.5℃持续不退,或者伴有寒战等症状,同时出现腹泻和肠鸣音活跃,可能提示有较为严重的感染,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大便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3.症状持续不缓解
经过适当的家庭护理后,孩子的腹泻、肚子咕噜咕噜响等症状持续超过2-3天没有改善,甚至逐渐加重,也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排查是否有其他潜在的疾病因素,如肠道寄生虫感染等。
(二)可以观察后就医的情况
孩子腹泻次数较少,每天3-5次左右,大便性状不是特别稀薄,精神状态尚可,没有明显的脱水表现和高热等症状,可以先在家中观察,继续调整饮食,加强腹部保暖等护理措施,观察24-48小时,如果症状逐渐缓解则无需就医;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出现上述需要立即就医的情况中的相关表现,则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