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有劳力性、端坐、夜间阵发性等不同类型及相应表现)、乏力疲倦运动耐力减低(因心排血量降低等机制,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水肿(右心衰竭引起的水肿有其发生机制和表现且与年龄、生活方式等有关)以及其他症状(如胃肠道症状、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别且需与相关基础病鉴别)。
一、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
发生机制及表现: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加重肺淤血。表现为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例如,患者在快走、爬楼梯等轻度体力活动时就会感到气促,需要停下来休息才能逐渐缓解呼吸急促的症状。不同年龄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愿意参与原本喜欢的玩耍活动;老年人可能原本还能进行一些日常的轻度活动,如买菜、简单家务等,患病后这些活动就会受到限制。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劳力性呼吸困难可能更早出现且症状更明显。
2.端坐呼吸
发生机制及表现:肺淤血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不能平卧,因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多且横膈上抬,呼吸更为困难,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是左心衰竭较为严重的表现之一。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端坐呼吸时需要更多的支撑来保持体位;女性患者在心理和身体感受上可能会因为呼吸困难而产生焦虑情绪,进一步影响呼吸状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合并症的患者,端坐呼吸时的呼吸困难可能会更加明显,需要密切关注呼吸频率、深度等情况。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发生机制及表现: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取坐位,呼吸深快。重者可有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其发生机制除睡眠平卧时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量增加外,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小支气管收缩、横膈高位、肺活量减少等也是促发因素。儿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可能表现为睡眠中突然哭闹、躁动不安,需要家长抱起安抚才能缓解;老年患者可能夜间发作次数相对较少,但一旦发作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整体身体状况。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如果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可能提示高血压已经导致心脏功能受损,需要进一步评估心脏情况。
二、乏力、疲倦、运动耐力减低
1.发生机制:由于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及代偿性心率加快所致。
2.表现及相关因素: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活动后容易疲劳,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不爱活动;成年人则表现为日常工作、生活中容易疲劳,如原本能轻松完成的工作任务现在需要花费更多精力且容易感到疲惫;老年人可能因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再加上心排血量降低导致的乏力、疲倦,会进一步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洗漱等简单活动都可能变得困难。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本身身体机能就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再合并心力衰竭时,乏力、疲倦等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
三、水肿
1.右心衰竭引起的水肿
发生机制及表现:体静脉压力升高使软组织出现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呈对称性可压陷性。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胸腔积液,以双侧多见,也可单侧,单侧者以右侧多见。儿童右心衰竭引起的水肿可能首先表现在下肢,如脚踝、小腿部位,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的鞋子比平时紧了或者小腿部位皮肤看起来肿胀;老年人右心衰竭引起的水肿可能由于老年人皮肤松弛等因素,水肿可能不太容易被早期发现,但随着水肿加重会出现足部、下肢明显肿胀,严重时可蔓延至大腿甚至会阴部。有肾脏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右心衰竭引起水肿时可能会与肾脏疾病导致的水肿相互影响,需要仔细鉴别。
2.水肿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对于儿童,水肿可能提示心脏功能异常影响了全身血液循环,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心脏情况;老年人水肿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除了心力衰竭外,还可能与下肢静脉回流不畅等有关,在护理老年人水肿时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等不良生活方式,以减轻水肿症状;有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本身就可能存在下肢静脉回流问题,再合并心力衰竭时水肿会更加严重,需要建议其适当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四、其他症状
1.胃肠道症状
发生机制及表现:右心衰竭时胃肠道淤血,可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类似,但儿童可能因为食欲下降影响营养摄入,进而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可能因为胃肠道淤血导致的不适而减少进食,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等问题。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胃炎等,出现胃肠道症状时需要鉴别是基础疾病引起还是心力衰竭导致的胃肠道淤血。
2.少尿及肾功能损害
发生机制及表现:严重的左心衰竭血液进行再分配时,首先是肾的血流量减少,可出现少尿。长期慢性的肾血流量减少可导致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出现肾功能损害相关表现。儿童少尿可能提示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影响了肾脏的血液灌注;老年人肾功能本身可能就有所减退,再合并心力衰竭导致的少尿及肾功能损害,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代谢紊乱等问题。有糖尿病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出现少尿及肾功能损害时需要综合考虑心力衰竭和基础肾病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