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征

来源:民福康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β属冠状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已发生多次变异,Omicron变异株传播力强但致病性下降;病毒在气溶胶和物体表面存活时间长,对多种消毒方式敏感;传染源主要为感染者,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等群体感染后重症风险高;潜伏期2~14天,病程分无症状期、轻症期和重症期,有典型与非典型症状;病原学检测包括核酸、抗原和抗体检测,血液检查和影像学表现有特定特征;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儿童需警惕MIS-C,孕妇感染风险增加,慢性基础疾病患者需监测相关指标;预防与控制包括非药物干预、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

一、病原学特征

1.1、病毒类型与变异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β属冠状病毒,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约30kb。病毒通过表面刺突蛋白(S蛋白)与宿主细胞ACE2受体结合侵入人体。自2019年首次发现以来,病毒已发生多次变异,主要变异株包括Alpha、Beta、Gamma、Delta及Omicron等。Omicron变异株因S蛋白突变导致免疫逃逸能力增强,传播力显著提升,但致病性较早期毒株有所下降。

1.2、病毒稳定性与传播条件

SARS-CoV-2在气溶胶中可存活数小时,在塑料和不锈钢表面存活时间可达72小时,在低温、干燥环境中稳定性更高。病毒对紫外线、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等敏感,56℃加热30分钟或100℃加热2分钟可完全灭活。

二、流行病学特征

2.1、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传染源主要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及潜伏期患者。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气溶胶传播在相对封闭环境中可能发生。粪口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的证据有限,但需警惕特殊场景下的风险。

2.2、易感人群与免疫力

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感染后重症风险显著升高。感染后或接种疫苗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及T细胞免疫,但抗体水平随时间下降,存在再感染可能。

三、临床表现特征

3.1、潜伏期与病程

潜伏期通常为2~14天,多数患者3~7天出现症状。病程可分为三期:

3.1.1、无症状期:核酸检测阳性但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自愈;

3.1.2、轻症期: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少数伴咽痛、流涕、腹泻,影像学无肺炎表现;

3.1.3、重症期:呼吸频率≥30次/分、血氧饱和度≤93%、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300mmHg,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

3.2、典型症状与非典型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发热(中低热为主,少数高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伴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非典型表现可见结膜炎、皮疹、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意识障碍)及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

四、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特征

4.1、病原学检测

4.1.1、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鼻咽拭子、痰液或下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RNA,阳性为确诊依据;

4.1.2、抗原检测:适用于快速筛查,灵敏度较核酸检测低,阴性不能排除感染;

4.1.3、抗体检测:IgM抗体在感染后5~7天出现,IgG抗体在感染后10~14天出现,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4.2、血液检查

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肝酶、肌酶及D-二聚体可能异常。重症患者可见炎症因子风暴(如IL-6、TNF-α显著升高)。

4.3、影像学表现

胸部CT早期可见单发或多发磨玻璃影、斑片状影,以肺外带为主;进展期可见实变影、肺泡积液;重症期可见“白肺”表现(双肺弥漫性渗出)。儿童患者影像学改变较轻。

五、特殊人群特征

5.1、老年人

老年人感染后症状常不典型,易以乏力、食欲减退为首发表现,重症及死亡风险显著升高。需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若持续<93%应立即就医。

5.2、儿童

儿童感染后症状较轻,多以发热、咳嗽为主,少数伴呕吐、腹泻。需警惕MIS-C,表现为发热、皮疹、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病时间多在感染后2~6周。

5.3、孕妇

孕妇感染后流产、早产及胎儿宫内窘迫风险增加,但垂直传播率低。治疗时需避免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退热。

5.4、慢性基础疾病患者

合并心血管疾病者感染后心肌损伤风险升高,需监测心电图及心肌酶;糖尿病患者感染后血糖波动加剧,需调整降糖方案;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易发生呼吸衰竭,需提前准备无创呼吸机。

六、预防与控制特征

6.1、非药物干预

包括佩戴口罩(N95/KN95口罩防护效果更优)、保持社交距离(≥1米)、勤洗手(使用含酒精洗手液或肥皂水)、避免聚集及通风不良场所。

6.2、疫苗接种

接种新冠疫苗可显著降低重症及死亡风险,建议符合条件者完成全程接种及加强免疫。特殊人群(如免疫缺陷者)需咨询医生后决定接种方案。

6.3、药物预防

暴露前预防可使用单克隆抗体(如Evusheld),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暴露后预防可选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但需在暴露后5天内启动。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等。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但少数病情危重。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都有什么症状?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冠感染的典型表现就是发热、干咳,并且伴随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部分病人会表现出流鼻涕、鼻塞、腹泻、打喷嚏等情况。病人情况不同,临床症状有个体差异性。有些病人甚至表现出呼吸困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烧和普通发烧区别?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热和普通肺炎发热没有办法区分,前者有可能发热持续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多是干咳或咳少量的白粘痰,后者有可能会表现出咳较多的脓性痰。建议患者通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以协助鉴别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热会到多少度?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一般来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发热正常是以低热为主,这个发热大约在37.3~38摄氏度之间。当然由于每个人的免疫抵抗力不同,有些病人可能会表现出持续高热不退的症状,我们这时要给予病人退烧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几天发病?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后,其发病的时间多和潜伏期有一定的关系。正常潜伏期在1~14天,病人多在3~7天可以陆续发病。对于有流行病学史的病人,即便无临床表现,也要进行隔离观察。因为在潜伏期之内,这些人群具有传染性,必要时早期予以隔离的观察和检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潜伏期吗?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基于现阶段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以一周以后表现出呼吸困难或者低氧血症。轻型病人有的可以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没有肺炎表现。多数病人正常情况下愈后良好,手术病人病情危重,一般老年人或者有慢性基础性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体温是多少?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使患者表现出发烧、干咳和乏力等表现,其中有一部分患者的体温是正常的,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轻中度热,温度多在38度左右,也有的患者体温高达39℃,因此在判断患者有没有表现出新型冠状病毒时,要看患者最近一段时间有没有去过疫区或者有没有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同时需要及时进行核酸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t表现?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在做ct时,早期会呈现多发小斑片的阴影及间质改变,正常以肺部外带比较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会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阴影,浸润阴影,严重的冠状病毒病人可表现出肺实变,胸腔里面积液变少等表现。但是部分没有完全确诊的冠状病毒感染病人,除了肺部ct表现以外,还需要根据病原学证据来进行
咳嗽流鼻涕打喷嚏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咳嗽、流鼻涕、打喷嚏不一定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是感冒的原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之后,较为多见的症状是发热、乏力和干咳。没有明确原因之前,最好不要盲目使用药物。如果咳嗽的症状比较严重,可咨询医生之后使用止咳的药物治疗。配合医生用药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身体的保暖工作,可适量的喝些温热的白开水,帮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普通肺炎的区别?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普通肺炎的区别主要是以下几点:1、从症状来说,普通肺炎病人比较多见的是高热、咳嗽、咳痰,可能有胸痛等表现。相比较而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发热(多为低热)、干咳、乏力为主要症状,少有咳痰、胸痛等表现,更多见逐渐表现出胸闷、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2、很重要的鉴别点是患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血常规怎么解读?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血常规检测是诊断冠状病毒感染的一项常规检查,在发病早期,病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可以正常或减低,一般淋巴细胞计数会减少,中性细胞计数稍偏高,多数病人C反应蛋白和血沉会升高,但降钙素原是正常的。其次,部分病人表现出肝酶激酶和肌红蛋白增高严重的病人,D2聚体会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但是诊断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会不会反复发热
曾艳丽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新冠肺炎是病毒性感染,病人在病情控制前,可能会持续发烧,而且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定,因人而异。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随着病情控制,患者体温会逐渐成下降或者很快体温就控制住。发热时间比较长的患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因为新冠肺炎虽然是单纯病毒感染,但是感染后,容易引起机体免疫力改变,机体免疫力降低后,会合并细菌感染。有些患者本身有其他的基础病
怎样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刘西忠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防控新型病毒感染的措施有: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严格强制性隔离观察治疗。二、普通人员要少到公共场所去、少聚集、注意勤洗手、戴口罩、分餐制,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捂住口鼻。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对高危人群定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三、积极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持续低烧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廖彬 副主任医师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持续低热是否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要完善相应检查才能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部分轻症的患者或危重症的患者可以有低热的现象。如果患者有流行病学史,此时要完善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检查予以排查。引起持续的低热病因有很多,例如肺结核、某些细菌的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等,此时亦需要根据情况予以相应的鉴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喉咙会痒吗?
廖彬 副主任医师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以出现咳嗽和喉咙痒的症状。咳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主要和常见的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咽喉部的瘙痒不适。在疫情期间,对于有咳嗽、喉咙痒的患者要询问有无相关的流行病学史。对于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需要早期完善胸部CT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予以排查。当然咳嗽喉咙痒还可以见于其它的疾病,特别是感冒后咳嗽、咽喉炎、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