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是怎么回事

来源:民福康

小儿遗尿是5岁以上儿童睡眠中不自主排尿现象,分原发和继发。发病与生理发育、遗传、心理等因素相关,有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病因,表现为夜间不自主排尿及可能影响心理和生活,诊断靠病史、体格及辅助检查,需与尿崩症、糖尿病鉴别,治疗有一般、心理、药物等方法,可通过培养习惯、营造环境、关注身体等预防。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生理发育因素

5岁左右儿童的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功能逐渐发育完善,若发育延迟可能导致遗尿。例如,膀胱的容量和功能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断变化,年龄较小的儿童膀胱容量相对较小,夜间产生的尿液容易使膀胱过度充盈,从而引发遗尿。一般来说,正常儿童到3-4岁时已能控制夜间排尿,若超过5岁仍不能控制则需关注是否存在遗尿问题。

抗利尿激素分泌存在昼夜节律,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而部分遗尿儿童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夜间尿液生成量较多,超出膀胱的容量就会发生遗尿。

遗传因素:遗尿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若父母双方或一方有遗尿史,儿童发生遗尿的概率相对较高。研究表明,原发性遗尿的患儿中,约70%有家族史,可能与基因遗传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发育异常等相关。

心理因素:儿童的心理状态对排尿控制有影响。如突然受到惊吓、生活环境改变(如搬家、入托等)、与家人关系不融洽等心理应激因素,可能干扰儿童的排尿控制功能,导致遗尿发生或加重。例如,刚入幼儿园的儿童,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可能出现短期的遗尿现象。

常见病因

泌尿系统因素

先天性尿路畸形:如先天性尿道瓣膜、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可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导致膀胱尿液潴留,从而引发遗尿。这些畸形往往在儿童早期就存在,但可能因症状不明显而被忽视,通过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可发现异常。

尿路感染:细菌感染尿道、膀胱、肾脏等部位时,炎症刺激会导致膀胱敏感性增高,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遗尿。儿童尿路感染多与卫生习惯不良等有关,女孩由于尿道短而宽,相对男孩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神经系统因素

脊髓发育异常:如脊髓脊膜膨出等疾病,会影响脊髓对排尿反射的控制,导致遗尿。这类疾病一般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儿童大脑皮层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尚未完善,若大脑皮层因疲劳、紧张等原因功能失调,就可能出现夜间不能感知膀胱充盈而发生遗尿。例如,长期熬夜、学习压力大的儿童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排尿,可发生在睡眠的任何阶段,有的儿童可能每晚都会遗尿,有的则是间断性遗尿。遗尿次数可从1-2次到多次不等。

部分患儿可能同时伴有白天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尤其是存在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或尿路感染时。

对儿童的影响

长期遗尿可能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导致儿童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影响其社交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例如,经常被同伴嘲笑遗尿的儿童,可能会变得孤僻、不愿参与集体活动。

还可能对儿童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如夜间需要频繁唤醒儿童排尿,影响儿童和家人的睡眠质量。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

详细病史采集:包括询问遗尿开始的年龄、遗尿的频率、是否有夜间难以唤醒、白天排尿情况等,同时了解家族中是否有遗尿史、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是否有外伤史等。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泌尿系统,包括外生殖器检查、肾脏和膀胱的触诊等,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

辅助检查:如尿常规检查,可了解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等情况;泌尿系统超声检查,能发现是否有先天性尿路畸形等结构异常;尿流动力学检查等,有助于评估膀胱和尿道的功能以及排尿反射情况等。

鉴别诊断

与尿崩症鉴别:尿崩症患儿主要表现为多尿、烦渴等症状,每日尿量可多达数千毫升,与小儿遗尿不同,通过尿比重、抗利尿激素测定等可鉴别。

与糖尿病鉴别:糖尿病患儿除了多尿外,还会有多食、消瘦等表现,通过血糖测定等可以明确鉴别。

治疗与干预

一般治疗

生活习惯调整: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每天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白天过度疲劳和睡前大量饮水。例如,睡前2-3小时应减少饮水量,晚餐尽量避免食用含水量多的食物如西瓜等。

排尿训练:白天鼓励儿童尽量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逐渐增大膀胱容量,同时教会儿童在排尿过程中尝试中断排尿,加强对膀胱逼尿肌的控制能力。

心理干预:家长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关心和理解,避免批评指责儿童遗尿行为,通过鼓励等方式增强儿童战胜遗尿的信心。例如,当儿童有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帮助儿童缓解心理压力。

药物治疗:在必要时可使用药物治疗,如去氨加压素等抗利尿激素制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等因素,一般不优先用于低龄儿童。

预防措施

早期培养良好排尿习惯:从儿童较小的时候开始,帮助其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如每天早上起床后、饭后等时间提醒儿童排尿,逐渐使其形成规律的排尿反射。

营造良好生活环境:为儿童提供稳定、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心理应激因素对儿童的影响。例如,在儿童入托、搬家等可能引起生活环境变化时,提前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关注儿童身体状况:定期关注儿童泌尿系统的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检查,如对于有家族遗尿史的儿童,更要密切观察其排尿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主要是指超过5岁的儿童在晚上入睡期间无法控制尿液的问题,这种情况在白天可能没有尿失禁的表现,但在晚上会持续尿床。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田鲜美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乌药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等功效。 1.行气止痛 乌药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双向调节作用,其含有的挥发油龙脑、乙酸龙脑酯等成分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可疏理气机、散寒止痛,能有效治疗气滞导致的胸胁部、腹部疼痛。 2.温肾散寒 乌药辛散温通,能入肾与膀胱经而发挥温肾散寒、缩尿止遗的作用,可用于肾阳不足、膀胱虚冷引
小孩会有过敏性鼻炎吗
张辉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小孩可能会有过敏性鼻炎。 小孩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还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过程中。与成年人相比,其对过敏原的抵抗力可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外界过敏原的刺激而引发过敏性鼻炎。例如常见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可能更容易导致小孩出现鼻痒、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其次,如果父母或家族中有过敏性鼻炎患者
小儿遗尿的原因及处理是什么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遗尿是指遗尿症,小儿遗尿症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睡眠过深、心理刺激、尿道炎等原因所致,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处理。 1、遗传因素 遗尿症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年轻时有遗尿史,小儿患遗尿症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此时需通过生物反馈治疗进行处理,能够帮助小儿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 2、功能
怎样治疗儿童遗尿症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儿童遗尿症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其他治疗等方式缓解。 1、一般治疗 家长应避免指责患儿,应帮患儿树立治疗信心,每晚睡前避免让孩子饮水过多或进食过多含水量丰富的食物。 2、药物治疗 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昔布宁、去氨加压素、索利那新等药物缓解病情。 3、其他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经皮神经电刺激等
小儿遗尿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小儿遗尿可能是脾肺气虚、肾阳不足、心肾不交等中医病症引起的,患儿需根据病因做针对性治疗,详情如下: 1、脾肺气虚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虚无力,会导致运化失职,无法将水液正常排泄,从而引起遗尿。而肺主呼吸,如果肺气不宣通,则无法将清气宣发,阻碍了脾气的上升运行,也会引起遗尿。患者可遵医嘱服用补中益气
小儿遗尿症要治疗吗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小儿遗尿症是否要治疗,应根据控制排尿时间、伴随症状等原因判断。 如果小儿控制排尿尚未超过一年出现遗尿现象,并且没有伴随不适症状,通常无需治疗,家长勤锻炼小儿排尿可缓解。若小儿控制排尿一年后出现遗尿,或者存在发热、恐惧、外生殖器发育异常等问题,需要就医治疗。 小儿遗尿期间家长避免在入睡前大量给孩子喝水
孩子尿床是病吗
薄海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孩子尿床是不是病需要根据孩子年龄、尿床频率等因素判断。 如果孩子年龄较小,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无法较好地控制排尿,所以容易出现经常尿床的情况,通常属于正常情况,不是疾病。一般孩子在3-4岁时可以开始自己控制排尿,通常5-6岁时不会出现频繁尿床的情况,如果此阶段的孩子仍然经常尿床,则考虑是疾
小儿遗尿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小儿遗尿的诊断方法是问诊、尿常规检查、B超检查、心理评估等。 1.问诊 患者的年龄≥5岁,医生通过询问家长患者每周遗尿的次数,若遗尿的频率为每周2-3次,则可以确诊为小儿遗尿。 2.尿常规检查 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时,能够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蛋白尿、尿路感染等异常表现,有助于判断小儿遗尿的原因。 3.B超
小儿遗尿该如何预防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预防小儿遗尿的方法有加强沟通、如厕训练、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等。 1.加强沟通 父母应该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平时尽量不要指责和打压孩子,防止其出现心理创伤,导致小儿遗尿的情况发生。 2.如厕训练 父母还需要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使其能够正确控制如厕的规律,不要憋尿,出现尿意时,应该及时排尿,预防小
小儿遗尿的就医指征是什么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小儿遗尿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每周频繁出现尿床、尿湿衣服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小儿遗尿。 2.病情加重 小儿遗尿的次数过于频繁,同时伴有抽搐、发热等异常表现时,提示病情加重,需要立刻到医院治疗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症挂什么科
马希贵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小儿遗尿症可以挂中医科,也可以挂儿科、肾内科。小儿遗尿症是指5周岁以上的小孩入睡后还不能控制排尿,从而不自觉的尿床。孩子临床症状有睡眠昏沉、难以叫醒、醒后不知等,平时还易出汗,尤其夜间出汗多。小儿遗尿症的发病病因考虑是尿路感染、肾脏疾病、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隐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如果孩子是疾病因素
小儿遗尿怎么办
马希贵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小儿遗尿是由于肾气不足、膀胱寒冷、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质虚弱、脾肺气虚或不良习惯所致,患者可以通过中医治疗、艾灸治疗、艾灸取穴的方法,治疗小儿遗尿。小儿遗尿一般治疗,需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卫生习惯。父母要掌握孩子尿床时间和规律,夜间用闹钟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晚饭后避免大量饮水,可减少尿床次数。对于艾灸治疗,由于艾叶性温热,善走窜,能够通
小儿遗尿怎么治
马希贵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对于小儿遗尿治疗,中医要辨证论治。如果是下元虚寒症,就要温补肾阳、固涩小便。如果是脾肺气虚症,就要益气健脾、培元固涩。如果是肝经湿热症,就要疏肝清热、固涩小便。因此,一旦家长发现小儿遗尿,应及时带小儿前往医院治疗,医生会根据小儿情况,给予合适治疗方案。
小儿遗尿症治疗方法
仲美凤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小儿遗尿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干预,一般可以选用胆碱类药物,在用药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控制,对儿童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并且在入院前减少水分的摄入,在夜间应该唤醒小孩,让其小便,一般可以痊愈。如果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没有出现好转,需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疾病,如果有,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小儿遗尿怎么治
丁素芳 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孩子遗尿需要到正规医院做相关的检查,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首先需要调整孩子的作息和饮食,训练排尿的行为,可以在白天多喝水,睡前两个小时减少喝水量,少吃高糖类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也可以在睡觉前排空膀胱。另外,可以做叫醒训练,夜间不要随意的叫醒孩子起床排尿,养成孩子规范的排尿习惯,最好排尿的时候,让孩子处于清醒的状态,一般通过调理会
小儿遗尿如何治疗?
童鹏 副主任医师
鄂州市中心医院 三甲
儿童遗尿症的治疗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睡觉前要减少患儿的饮水量,并且鼓励患儿在膀胱容积最大的时候进行排尿。并且依据儿童的尿床时间采取闹钟唤醒,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如果在以上的控制方法不理想的情况下,需要使用些药物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减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这样有利于缓解症状。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