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有免疫、营养、环境、先天等因素,临床表现分上、下呼吸道感染,诊断靠病史、体格、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预防要增强免疫力、改善环境、按时接种,治疗分上、下呼吸道感染对症或对因治疗,特殊人群婴儿、早产儿、有基础疾病儿童需特殊注意护理及基础病控制。
病因及相关因素
免疫因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如T细胞、B细胞功能不完善,补体等免疫成分含量较低,导致机体抵御病原体能力较弱,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例如,婴幼儿时期母体带来的免疫球蛋白逐渐消耗,自身免疫系统尚在构建中,更易受感染。
营养因素:营养不良会影响儿童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各项机能。如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如锌等)时,会导致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功能受损,黏液分泌减少,纤毛运动障碍,从而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比如,长期素食的儿童可能因维生素A摄入不足,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环境因素: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染严重等都可能增加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机会。例如,在雾霾天气较多的地区,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可刺激儿童呼吸道,损伤呼吸道黏膜,使儿童更易被病原体侵袭。
先天因素:某些儿童存在先天的呼吸道结构异常,如腭裂等,会影响呼吸道的正常功能,导致反复感染。
临床表现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部分患儿可能有发热,体温可呈低热或高热。
下呼吸道感染:除了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外,可能出现气促、喘息、肺部可闻及啰音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儿童既往呼吸道感染的频率、每次感染的病程、严重程度、治疗情况等,以及儿童的喂养史、生长发育史、家族中是否有类似反复感染的情况等。
体格检查:全面检查儿童的一般状况,包括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检查咽部、肺部等部位,了解有无炎症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帮助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等,如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还可进行病原体特异性检查,如病毒抗原检测、细菌培养等,以明确感染病原体。
影像学检查:对于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可能需要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以了解肺部有无炎症、结构异常等情况。
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
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婴儿免疫力。对于人工喂养的儿童,应选择适合年龄段的配方奶粉,并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例如,1岁以上儿童可逐渐添加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胡萝卜等,富含锌的食物如坚果、瘦肉等。
适当运动:根据儿童年龄进行合适的运动,如婴幼儿可进行翻身、爬行等活动,学龄前儿童可进行跑步、跳绳等运动,学龄儿童可参加球类运动等。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儿童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一般建议儿童每天进行至少1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
改善环境
保持室内清洁通风:定期打扫房间,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左右。
避免交叉感染: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少带儿童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等。如果家人患有呼吸道感染,应尽量避免与儿童密切接触,接触儿童前要洗手、戴口罩等。
按时预防接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按时为儿童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可有效预防相关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例如,6月龄-5岁儿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流感相关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
治疗原则
上呼吸道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退热(需遵循儿童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药物);鼻塞、流涕严重时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等缓解症状;咳嗽明显时可适当使用止咳药物,但需注意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时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下呼吸道感染:需要根据病原体类型进行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选用敏感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同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可进行吸氧等支持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婴儿免疫系统更不成熟,在护理上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因为婴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着凉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喂养时要注意正确的姿势,防止呛奶,呛奶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加重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在选择衣物时,要选择柔软、舒适、透气性好的材质,避免穿着过紧影响呼吸。
早产儿:早产儿各器官发育更不成熟,包括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更高。要注意营造稳定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保持室内温度在22-25℃,湿度在50%-60%左右。喂养时需格外小心,可根据医生建议选择特殊的早产儿配方奶,并遵循少量多次的喂养原则,防止出现喂养不耐受而诱发呼吸道感染相关问题。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本身呼吸道功能或免疫力就存在一定问题,更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对于这类儿童,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基础疾病的病情进展,从而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频率。例如,哮喘儿童要严格按照医嘱规范使用控制药物,维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因哮喘发作诱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同时,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要更加严密地监测病情,加强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