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诊断涉及病史采集与症状评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病史询问需关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及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包括测血压心率心律、BMI及皮肤黏膜等;实验室检查有血脂血糖心肌损伤标志物等;心电图有静息、动态及负荷试验等;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CT冠状动脉成像等,各检查从不同方面辅助诊断冠心病。
一、病史采集与症状评估
1.病史询问
年龄与性别:不同年龄和性别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及表现可能有差异。例如,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男性冠心病发病率相对较高,但女性绝经后发病风险也会逐渐接近男性。要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还需了解患者的家族史,若家族中有早发冠心病(男性亲属在55岁前、女性亲属在65岁前患冠心病)的情况,那么个体患病风险可能增加。
生活方式:询问患者的吸烟史,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年限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病风险越高;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是否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高盐饮食,这会影响血脂、血压等指标进而增加冠心病风险;还要询问患者的运动情况,长期缺乏运动的人更容易发生冠心病。
症状表现: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痛,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一般持续3-5分钟,可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等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但部分不典型症状也需关注,如有的患者可能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牙痛、肩背痛等,容易被忽视,需要仔细鉴别。
二、体格检查
1.一般体征
测量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升高会增加心脏后负荷,影响心脏供血。测量心率和心律,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异常,如心动过速或过缓,以及心律不齐,如早搏等情况。
检查患者的体重指数(BMI),BMI过高提示肥胖,肥胖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还需检查患者的皮肤黏膜,看有无发绀等缺氧表现,若存在可能提示心脏供血严重不足。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其中,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HDL-C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一般来说,TC>5.2mmol/L、TG>1.7mmol/L、LDL-C>3.4mmol/L、HDL-C<1.0mmol/L被视为异常。
血糖: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显著增加。糖化血红蛋白(HbA1c)也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HbA1c>6.5%也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
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Tn)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在心肌细胞受损后数小时即可升高,对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也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其升高程度与心肌梗死的范围相关。
四、心电图检查
1.静息心电图
静息时心电图可能正常,也可能出现ST-T改变,如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提示心肌缺血。但静息心电图的阳性率不是很高,约有一半的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电图可无明显异常。
2.动态心电图(Holter)
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够发现常规心电图不易捕捉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发作。通过分析Holter记录的心电图,了解患者在不同状态下(如活动、休息、睡眠等)的心电图变化,有助于诊断冠心病。
3.心电图负荷试验
运动负荷试验:让患者在运动平板或踏车上运动,根据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心电图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常用的有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踏车运动试验。运动负荷试验阳性表现为运动中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时间≥2分钟等。
药物负荷试验:对于不能运动的患者,可采用药物负荷试验,如双嘧达莫负荷试验、腺苷负荷试验等,通过药物引起冠状动脉扩张,观察心电图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五、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评估心室壁运动情况。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如运动减弱、消失或矛盾运动等。还可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心脏的收缩功能,LVEF降低提示心脏泵血功能受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左心耳、主动脉弓等部位的观察更清晰,有助于发现附壁血栓等情况。
2.冠状动脉造影
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将导管插入冠状动脉开口,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可以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等。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提供重要依据。对于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但无创检查不能确诊,或考虑行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3.CT冠状动脉成像(CTA)
可以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利用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进行成像,能够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和狭窄情况。CT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有一定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于中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较高。但对于一些微小病变或钙化病变的显示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过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准确性也在逐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