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人心悸护理需从多方面进行,包括密切观察病情(监测心率心律及伴随症状)、提供适宜环境与休息、开展心理护理、实施饮食护理、做好用药观察以及针对特殊人群(老年、女性、儿童)进行相应护理要点把控,以保障冠心病人心悸时的护理质量。
一、病情观察
1.心率与心律监测
对于冠心病人心悸的护理,首先要密切监测心率和心律。可以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尤其是在心悸发作时,记录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等。不同年龄的冠心病人对心率变化的耐受不同,老年人一般心率在50-90次/分相对安全,而中青年可能稍快些,但如果出现心悸时心率过快(如超过100次/分)或过慢(低于60次/分),以及心律不齐,都需要及时报告医生。例如,有研究表明,冠心病人出现心律失常时,可能会加重心肌缺血,影响心脏功能。
对于有基础病史的冠心病人,如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心悸时的心率变化可能会对血压等产生更复杂的影响,需要更细致地监测。
2.伴随症状观察
观察心悸发作时是否伴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等症状。如果同时伴有胸痛,可能提示心肌缺血加重,需要立即处理;如果伴有呼吸困难,可能涉及心功能不全的情况。对于不同性别来说,女性冠心病人的症状可能不典型,更需要关注心悸伴随的其他非典型症状,以便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生活方式方面,如近期有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后出现心悸,要综合分析这些因素与症状的关系。
二、环境与休息护理
1.环境要求
为冠心病人提供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18-22℃)、通风良好的休息环境。过于嘈杂的环境可能会加重病人的心悸不适。对于老年冠心病人,环境的安静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可能对环境变化更敏感。
2.休息安排
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根据病情调整活动量。心悸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平卧位,以减少心脏负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冠心病人,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提醒他们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突然活动,以防诱发心悸。有基础病史的冠心病人,如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休息时更要注意体位的调整,必要时抬高床头。
三、心理护理
1.情绪安抚
冠心病人心悸时往往会有紧张、焦虑情绪,护士要主动与病人沟通,通过温和的语言、亲切的态度安抚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针对其担忧的问题进行解释,如向病人说明心悸是冠心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通过适当护理和治疗是可以得到控制的。不同年龄的病人心理反应不同,老年人可能更担心病情恶化,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给予耐心的解释和鼓励;中青年可能因工作等因素更焦虑,要帮助他们缓解压力。
鼓励病人家属给予情感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冠心病人,如长期吸烟、饮酒的,要引导他们认识到不良生活方式对病情的影响,帮助他们树立积极治疗的心态。
四、饮食护理
1.饮食原则
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原则。低盐饮食可减少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担,一般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g;低脂饮食要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如肥肉、动物油等,多吃植物油;低糖饮食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人尤为重要,控制糖分摄入可稳定血糖,间接保护心脏。例如,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对于不同年龄的冠心病人,饮食量可根据身体代谢情况适当调整,老年人代谢相对缓慢,饮食量不宜过多。有基础病史的冠心病人,如合并肾功能不全的,饮食中蛋白质等的摄入还需根据肾功能情况进行调整。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因为这些食物中的咖啡因等成分可能会兴奋交感神经,导致心悸加重。
五、用药护理
1.药物观察
如果病人正在使用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心悸相关的药物,要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例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要观察心率是否控制在合适范围,同时注意是否有心动过缓、乏力等不良反应;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时,观察是否有头痛等不适。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冠心病人,药物代谢较慢,更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减退,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有基础病史的冠心病人,如合并肝功能不全的,使用某些药物时要特别谨慎,注意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
六、特殊人群护理要点
1.老年冠心病人
老年冠心病人身体机能衰退,在心悸护理中要更加注意生活细节。如休息时要确保床铺舒适,防止因体位不适加重心悸;饮食上要更加精细,易于消化,避免因便秘用力排便而诱发心悸。同时,要密切观察老年病人的意识状态,因为老年人对病情变化的反应可能不敏感,一旦出现心悸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要及时处理。
2.女性冠心病人
女性冠心病人在心悸护理中要关注其特殊的生理周期对病情的影响。在生理期前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悸等症状变化。要给予女性病人更多的关心,了解其生理期情况,在护理时根据不同阶段进行调整。例如,生理期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儿童冠心病人(相对少见,但需提及)
儿童冠心病人非常罕见,若出现心悸,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首先要轻柔地进行病情观察,避免因操作引起患儿紧张加重心悸。在休息护理方面,要提供适合儿童的舒适环境,休息方式可根据儿童的喜好适当调整,但要保证足够的休息。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符合儿童生长发育需求,避免食用对心脏有刺激的食物,同时要考虑儿童的饮食习惯,保证饮食的摄入。用药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来缓解心悸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