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需从多方面着手,包括合理饮食,控制脂肪、胆固醇摄入,增加蔬果摄入,均衡碳水化合物;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结合力量训练;戒烟限酒,吸烟者积极戒烟,限酒需符合男性每日酒精量不超25克、女性不超15克;控制体重,保持BMI在18.5-23.9之间;管理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分别控制好相应指标;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人运动温和、关注基础疾病,女性关注激素及心理,儿童青少年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增加蔬果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苹果、香蕉、芹菜、西兰花等。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例如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在肠道内与胆固醇结合,促进其排出体外。每天应保证摄入不少于500克的蔬菜水果,其中蔬菜占大部分,蔬菜的种类应尽量多样化,以获取不同的营养成分。
均衡碳水化合物: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糙米等,减少精制糖的摄入。精制糖会导致血糖波动,进而影响血脂代谢。全谷物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相比精制谷物更有利于心血管健康。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0%,其中复杂碳水化合物应占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的大部分。
适量运动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的判断标准是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可通过220减去年龄来计算。例如,一位50岁的人,最大心率为220-50=170次/分钟,那么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应保持在102-119次/分钟。也可以选择每周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跑,但高强度运动对身体的要求较高,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适度选择。
运动方式: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相结合。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控制体重。力量训练可以选择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姿势的正确性,避免受伤。例如,每周可以进行2-3次力量训练,每次15-20分钟。
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吸烟者应积极戒烟,可以通过逐渐减少吸烟量、使用戒烟辅助工具(如尼古丁贴片、口香糖等)或寻求专业帮助来戒烟。同时,要避免被动吸烟,尽量远离吸烟环境。
限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过量饮酒会升高血压、血脂,增加心脏负担。酒精量的换算公式为:饮酒量(毫升)×酒精浓度(%)×0.8=酒精量(克)。例如,男性饮用50度的白酒100毫升,那么酒精量为100×50%×0.8=40克,超过了每日不超过25克的限制,应避免过量饮酒。
控制体重
保持体重指数(BMI)在正常范围:BMI应保持在18.5-23.9之间。BMI的计算方法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例如,一个人的体重是60千克,身高是1.6米,那么BMI=60÷(1.6×1.6)≈23.44,在正常范围内。超重或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升高血压、血脂,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对于超重或肥胖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减轻体重,每周体重减轻0.5-1千克较为合适。
管理基础疾病
高血压管理: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同时注意监测血压,保持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
糖尿病管理: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指标。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10.0毫摩尔/升以下。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患者应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来管理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血脂异常管理:对于血脂异常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目标。例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如果是高危人群(如已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应将LDL-C控制在1.8毫摩尔/升以下;如果是中危人群,应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患者应遵循医嘱进行降脂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运动对血脂的调节作用,定期复查血脂,评估治疗效果。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运动要更加温和,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心脏负担过重。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同时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例如,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作为主要的运动方式,每次散步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速度不宜过快。
女性: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可能会增加。除了常规的预防措施外,要更加关注自身的激素变化对心血管的影响。在饮食上,要注意补充雌激素相关的营养,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滥用保健品。同时,要关注心理健康,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也可能影响心血管健康。
儿童及青少年:虽然儿童及青少年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忽视预防。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引导孩子进行适量的运动,避免长时间静坐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体重情况,避免肥胖的发生。因为儿童时期的生活方式习惯会影响其成年后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