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有一般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悸,还有靶器官受损相关症状,如心脏受损可致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脑部受损可致高血压脑病、缺血性脑卒中,肾脏受损可致夜尿增多、蛋白尿等;低血压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低血压有头晕、眼黑、晕厥、面色苍白、心悸、出冷汗等表现,慢性低血压有乏力、疲倦、记忆力减退、头晕等症状,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体质瘦弱女性且可能伴月经不调,体位性低血压在体位改变时症状明显且老年人需注意跌倒风险。
一、高血压的症状
(一)一般症状
1.常见表现
多数高血压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多为后脑部位的疼痛,疼痛性质可为胀痛或搏动性痛,在血压升高时明显,休息或血压下降后可能有所缓解。例如一些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血压轻度升高的人群,可能会偶尔感到头部胀痛。
头晕也是常见症状,患者会感觉头部昏沉、不清醒,这种头晕可能在早晨起床时较为明显,也可在劳累、精神紧张后加重。对于年龄较大、有动脉硬化基础的高血压患者,头晕症状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较为顽固。
心悸也是高血压的常见表现之一,由于血压升高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泵血,从而引起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等。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由于心脏功能可能本身就有所减退,心悸症状可能会更为明显,且可能伴有气短等表现。
(二)靶器官受损相关症状
1.心脏受损
当高血压累及心脏,引起左心室肥厚时,患者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即在进行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在睡眠中突然憋醒,被迫坐起,呼吸急促,严重时可伴有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现。在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且未良好控制的老年男性患者中,这种心脏受累的情况较为常见,因为老年男性本身心血管系统退行性变的风险较高,加上高血压的长期损害。
心绞痛也是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在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可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等部位。对于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较为频繁。
2.脑部受损
高血压脑病是严重高血压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这是由于血压急剧升高,超过了脑血管的自身调节能力,导致脑血管痉挛、脑水肿等。在患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佳,尤其是突然停药或受到应激因素影响时,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也可能发生高血压脑病,但相对来说,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脑血管本身存在一定的硬化等基础病变,更易发生。
缺血性脑卒中也是高血压常见的靶器官损害结果,患者可出现偏瘫、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等症状。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狭窄、闭塞等,使得脑部供血不足而发生梗死。在有高血压病史、吸烟、高脂血症等多种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群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3.肾脏受损
早期肾脏受损时,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的症状,这是因为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受损,肾脏的浓缩功能减退。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蛋白尿,即尿液中出现蛋白质,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等。在长期高血压且未规范治疗的患者中,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肾脏受损的进展可能更快。
二、低血压的症状
(一)急性低血压的症状
1.常见表现
突然发生的低血压可导致头晕、眼黑,患者会感觉眼前发黑、视物模糊,严重时可出现晕厥,即突然失去意识,倒地。例如在体位突然改变时,如从卧位突然站起,一些体质较弱、血压调节功能较差的人群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血管弹性下降,体位性低血压更为常见,在快速站起时容易出现头晕、眼黑甚至晕厥,因为老年人的动脉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不能及时调节血压以适应体位变化。
面色苍白也是急性低血压的常见表现之一,这是由于血压下降,导致外周血管灌注不足,皮肤供血减少,从而出现面色苍白的现象。同时,患者可能伴有心悸、出冷汗等症状,心悸是因为血压下降刺激心脏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以试图维持血压,而出冷汗则是身体的一种应激反应。
(二)慢性低血压的症状
1.一般慢性低血压症状
慢性低血压患者可能长期感到乏力、疲倦,尤其是在上午,这种乏力感较为明显。例如一些体质虚弱的女性,长期存在慢性低血压,会经常感觉没有精神,四肢无力。
记忆力减退也是慢性低血压可能出现的症状,由于脑部长期处于相对缺血的状态,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对于老年慢性低血压患者,由于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脑萎缩等退行性变,加上低血压的影响,记忆力减退可能更为突出。
头晕也是慢性低血压常见的症状,与急性低血压的头晕有所不同,慢性低血压的头晕通常是持续存在的轻度头晕,在劳累、站立过久等情况下加重。在年轻女性中,由于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加上可能存在的营养不良等情况,慢性低血压较为常见,这些女性患者长期处于慢性低血压状态,会经常感到头部昏沉不适。
2.不同类型慢性低血压的特殊表现
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体质瘦弱的女性,除了上述一般慢性低血压症状外,可能还伴有月经不调等情况,因为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也需要良好的血液循环供应,低血压可能影响到生殖系统的血供。
体位性低血压除了在体位改变时出现头晕、眼黑、晕厥等症状外,在长时间站立、久坐后突然站起时症状更为明显,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体位的改变,如从蹲位站起时要缓慢进行,以避免发生晕厥等意外情况。对于老年人来说,体位性低血压可能导致跌倒风险增加,进而引发骨折等其他并发症,因此需要格外关注,家属也需要协助老年人进行体位的缓慢转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