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肿大的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因素(病毒如腺病毒等、细菌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和非感染因素(过敏反应、邻近器官炎症蔓延),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特点,局部表现有扁桃体大小及咽痛等,全身表现有发热等,诊断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需与扁桃体肿瘤、咽白喉等鉴别,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针对病因治疗,有反复发作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
一、常见原因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最常见的是腺病毒、鼻病毒等感染。例如腺病毒感染时,孩子的扁桃体可出现肿大,多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的其他症状,如咳嗽、流涕等。研究表明,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由病毒引起扁桃体肿大的比例较高,病毒感染可直接导致扁桃体组织充血、水肿,进而肿大。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也可能累及扁桃体,引起扁桃体肿大,常伴有发热、口腔黏膜疱疹等表现。
2.细菌感染: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较为常见的致病菌。当孩子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容易侵入扁桃体,引发扁桃体炎,出现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能有脓性分泌物等症状。例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孩子会有高热、咽痛明显、扁桃体肿大且表面有黄白色脓性渗出物等表现。
(二)非感染因素
1.过敏反应:
孩子接触过敏原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累及扁桃体,导致扁桃体肿大。比如对某些食物(如海鲜、坚果等)、花粉、尘螨等过敏时,除了出现皮肤瘙痒、皮疹、流涕等过敏症状外,也可能出现扁桃体肿大。过敏引起的扁桃体肿大往往是双侧对称性的,同时可能伴有咽部瘙痒等表现。
2.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如孩子患有咽炎、鼻炎等疾病时,炎症可能蔓延至扁桃体,引起扁桃体肿大。例如鼻炎时,鼻腔的炎症分泌物倒流刺激扁桃体,长期可导致扁桃体慢性肿大。
二、不同年龄段特点
(一)婴幼儿期(0-3岁)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感染。此阶段孩子扁桃体肿大多与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因为自身抵抗力低,病毒容易侵犯扁桃体。例如常见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导致婴幼儿扁桃体肿大,且可能伴有呼吸困难等表现,因为婴幼儿的呼吸道相对狭窄,扁桃体肿大可能加重呼吸不畅。
(二)学龄前期(3-6岁)
这个时期孩子开始接触外界更多环境,感染机会增加。细菌感染导致的扁桃体肿大相对增多,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的扁桃体炎较为常见。同时,过敏因素也开始显现,若孩子接触过敏原,也容易出现扁桃体肿大。
(三)学龄期(6-12岁)
孩子免疫系统进一步完善,但仍可能因感染等因素出现扁桃体肿大。此阶段如果扁桃体反复肿大,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呼吸、吞咽等功能,需要密切关注。例如长期扁桃体肿大可能导致孩子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等,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生长发育。
三、扁桃体肿大的表现
(一)局部表现
1.扁桃体大小:
可分为不同程度的肿大,Ⅰ度肿大时扁桃体不超过腭舌弓和腭咽弓;Ⅱ度肿大时扁桃体超过腭咽弓,但未达到咽后壁中线;Ⅲ度肿大时扁桃体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2.局部症状:
孩子可能出现咽痛,尤其是在吞咽时疼痛明显,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表现为拒食、哭闹不安。如果扁桃体肿大明显,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似口中含物)等症状。
(二)全身表现
1.发热:
感染引起的扁桃体肿大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可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而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
2.其他全身症状:
如乏力、食欲减退等。如果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肿大,还可能出现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的相关表现,如关节疼痛、血尿等,但这些并发症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需及时就医。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视诊检查扁桃体的大小、颜色、表面情况等。例如观察扁桃体是否有充血、脓性分泌物等。同时会检查颈部淋巴结情况,因为扁桃体炎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CRP)检查:细菌感染时CRP常升高,病毒感染时CRP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有助于鉴别感染类型。
病原学检查:如咽拭子培养,可明确是否有细菌感染及具体的致病菌,以便指导治疗。
(二)鉴别诊断
1.扁桃体肿瘤:
相对少见,但需鉴别。扁桃体肿瘤引起的肿大多为单侧,且进行性加重,可能伴有咽部异物感、痰中带血等症状,通过活检等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2.咽白喉:
咽白喉也可出现扁桃体肿大,但其假膜与扁桃体炎的脓性分泌物不同,咽白喉的假膜不易剥离,强行剥离可引起出血,且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重,通过细菌学检查可鉴别。
五、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饮食:
孩子患病期间需要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咽部湿润。
2.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用淡盐水漱口,有助于清洁口腔,减轻扁桃体炎症。
(二)针对病因治疗
1.病毒感染:
一般为自限性疾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退热(但需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禁忌),如果孩子因咽痛影响进食,可适当静脉补充营养等。
2.细菌感染:
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等。但要根据致病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用药要足疗程,以彻底清除细菌,防止扁桃体炎反复发作。
(三)手术治疗指征
如果孩子扁桃体肿大反复发作,每年发作7-8次以上,或者引起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影响吞咽及发音等,可考虑在合适时机行扁桃体切除术。但手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且要充分评估孩子的身体状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