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防治包括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热量、钠盐摄入,选择合适运动及时间环境)、药物治疗(抗血小板、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还有特殊人群(老年、女性、儿童)的注意事项,需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防治。
一、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
控制热量摄入:根据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合理控制每日总热量。对于成年人,一般轻体力劳动者每天每千克体重约需25-30千卡热量,中体力劳动者约30-35千卡,重体力劳动者约35-40千卡。避免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油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等,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一般成年人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应达到25-30克。同时,增加水果的摄入,水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对于有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更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可以通过减少食用咸菜、腌制品等方式来控制钠盐摄入。
2.运动方面
选择合适运动方式: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中等强度运动的判断标准是运动时心率达到(220-年龄)×60%-70%。例如,50岁的人,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应维持在(220-50)×60%=102次/分钟到(220-50)×70%=119次/分钟之间。运动频率一般为每周3-5次。对于老年人,运动强度可以适当降低,选择散步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每周运动时间也可适当减少,但仍需保持一定的运动频率。
注意运动时间和环境: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或傍晚,此时人体的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相对稳定。运动环境应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避免在雾霾天气等不良环境下运动。
二、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药物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例如阿司匹林,它可以不可逆地抑制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素A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对于无禁忌证的冠心病患者,一般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但对于有胃肠道出血风险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来保护胃黏膜。
2.他汀类药物
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同时,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稳定斑块等作用。例如阿托伐他汀,它可以显著降低LDL-C水平,对于冠心病患者,一般要求将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对于高危的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将LDL-C降得更低。
3.β受体阻滞剂
作用机制: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例如美托洛尔,它可以选择性地阻断β受体,适用于心率较快的冠心病患者。对于合并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是常用药物之一。但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由于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诱发支气管痉挛,一般禁用。
三、介入治疗
1.冠状动脉造影
检查目的:通过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检查来明确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程度等情况,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金标准。对于有典型心绞痛症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一般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适用情况:对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程度≥75%)的患者,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考虑PCI。通过球囊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然后植入支架来撑开狭窄部位,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例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如果具备PCI条件,应尽快进行PCI治疗,以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但对于一些严重钙化、弥漫性病变等复杂情况的患者,PCI的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四、手术治疗
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适用情况:对于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左主干病变等情况,PCI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CABG。通过取患者自身的大隐静脉或内乳动脉等血管,绕过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部位,建立新的血液通路,改善心肌的供血。例如对于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患者,CABG可能是更好的治疗选择。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对于高龄、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患者,手术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冠心病患者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同时服用抗凝药物和降压药物时,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和血压变化。同时,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在使用药物时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剂量。
关注心功能变化: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可能逐渐减退,要定期监测心功能指标,如超声心动图等。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要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女性冠心病患者
症状不典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可能不如男性典型,常表现为不典型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容易被忽视。因此,女性出现这些非典型症状时要提高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激素影响: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冠心病发病率低于男性,但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绝经后女性要更加重视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除了常规的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外,可能需要根据情况调整激素替代治疗等相关措施,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儿童冠心病
罕见但需重视:儿童冠心病相对罕见,但近年来随着肥胖等问题的增加,儿童冠心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儿童冠心病多与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因素有关。对于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儿童,要从儿童时期开始监测血脂水平,控制饮食,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要鼓励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预防儿童冠心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