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产是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自行终止,常见原因有胚胎因素(染色体异常)和母体因素(全身性疾病、生殖器官异常、内分泌异常、强烈应激与不良习惯等),临床表现为停经后阴道流血和腹痛、妊娠产物排出等,处理原则依先兆、难免、不全、完全、稽留、习惯性流产等不同而不同;生化妊娠是精卵结合未着床随月经流产,常见原因有胚胎因素(染色体异常)和母体因素(子宫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等),临床表现为月经推迟、血hCG变化等,处理原则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反复发生需详细检查治疗;特殊人群中高龄女性、有病史人群、生活方式不良人群流产风险高,需注意相关管理和调整生活方式。
常见原因
胚胎因素: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例如,夫妻双方任何一方染色体异常都可能传递给胚胎导致流产。
母体因素
全身性疾病:孕妇患有严重感染、高热疾病、严重贫血或心力衰竭、慢性肝肾疾病等,均可导致流产。如孕妇严重贫血时,胎盘缺氧可能引起流产。
生殖器官异常: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子宫肿瘤(如黏膜下子宫肌瘤)等可影响胚胎着床发育而导致流产。
内分泌异常: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等。黄体功能不全者,孕激素分泌不足,不能支持胚胎发育而导致流产,研究表明约30%-40%的早期流产与黄体功能不全有关。
强烈应激与不良习惯:妊娠期严重的精神刺激、过度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波动,过量吸烟、酗酒,接触过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等都可能引起流产。
临床表现
停经后阴道流血和腹痛:早期流产先出现阴道流血,后出现腹痛;晚期流产则先出现腹痛(阵发性子宫收缩),然后出现阴道流血。
妊娠产物排出:完全流产时妊娠产物已全部排出,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逐渐消失;不全流产时部分妊娠产物排出体外,还有部分残留于宫腔内或嵌顿于宫颈口处,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大量出血,甚至发生休克。
处理原则
先兆流产:应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必要时给予对胎儿危害小的镇静剂。黄体功能不全者可肌内注射黄体酮,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可口服小剂量甲状腺片。经治疗2周,症状不见缓解或反而加重者,提示胚胎发育异常,应终止妊娠。
难免流产:一旦确诊,应尽早使胚胎及胎盘组织完全排出。早期流产应及时行刮宫术,对妊娠物应仔细检查,并送病理检查。晚期流产时,子宫较大,出血较多,可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促使胚胎及胎盘排出。
不全流产:一经确诊,应行吸宫术或钳刮术以清除宫腔内残留组织。流血多有休克者应同时输血输液,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完全流产:如无感染征象,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稽留流产:处理较困难。因胚胎组织可能机化,与子宫壁紧密粘连,造成刮宫困难;稽留时间过长,可能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导致DIC,危及生命。因此,处理前应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块收缩试验等,并做好输血准备。若凝血功能正常,可口服炔雌醇,或苯甲酸雌二醇,以提高子宫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子宫小于12孕周者,可行刮宫术,术中肌内注射缩宫素;子宫大于12孕周者,可静脉滴注缩宫素,促使胎儿、胎盘排出。
习惯性流产:以预防为主,在受孕前,对男女双方均应进行详细检查。有染色体异常者,应根据遗传咨询给予处理;子宫畸形者应行手术矫治;宫颈内口松弛者应在妊娠前行宫颈内口修补术,或于妊娠14-18周行宫颈内口环扎术,术后定期随诊,提前住院,待分娩发动前拆除缝线。
生化妊娠
定义:生化妊娠是指精卵结合后,没有成功着床,随着月经一起流产的现象。
常见原因
胚胎因素:与自然流产类似,胚胎染色体异常是生化妊娠的主要原因之一。约50%-60%的生化妊娠是由于胚胎染色体异常导致的。
母体因素
子宫因素:子宫内膜薄、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影响受精卵着床。例如,子宫内膜厚度低于7mm时,受精卵着床困难,容易发生生化妊娠。
内分泌因素:黄体功能不全时,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不利于受精卵着床。研究显示,黄体功能不全者生化妊娠发生率较高。甲状腺功能异常,无论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还是减退,都可能影响胚胎着床,导致生化妊娠。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异常,如存在抗磷脂抗体等,可能影响胚胎着床环境,导致生化妊娠。
临床表现
月经推迟:生化妊娠时,女性月经可能会推迟几天,然后出现阴道流血,流血量与平时月经量相似或稍多。
血hCG变化:血hCG水平轻度升高,一般小于200IU/L,之后逐渐下降,超声检查看不到孕囊。
处理原则:生化妊娠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因其类似于一次月经,对身体的影响较小。但如果反复发生生化妊娠,需要夫妻双方进行详细检查,包括染色体检查、女方内分泌检查(如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等)、免疫因素检查(如抗磷脂抗体等)、子宫因素检查(如宫腔镜检查等),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如果是黄体功能不全导致的生化妊娠,可在下次妊娠时补充孕激素;如果是子宫因素导致的,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等。
特殊人群考虑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无论是自然流产还是生化妊娠的发生率都有所升高。对于高龄女性(35岁以上),胚胎染色体异常的概率增加,自然流产和生化妊娠的风险更高。因此,高龄女性在备孕前应进行遗传咨询,了解相关风险,并在孕期加强产检,密切监测胚胎发育情况。
有病史人群:有过自然流产史或生化妊娠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时,需要更加密切的孕期管理。例如,有内分泌疾病病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时应严格控制内分泌指标,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需将甲状腺功能调整至正常范围后再备孕,并在孕期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有子宫畸形病史的女性,妊娠后需要密切观察是否有流产迹象,必要时进行相应的保胎治疗或提前做好应对流产的准备。
生活方式因素: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自然流产和生化妊娠的风险。因此,计划妊娠的女性应戒烟戒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流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