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惊厥常见非疾病因素有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疲劳、情绪和饮食因素,疾病因素包括发热性惊厥、癫痫、颅内感染、代谢紊乱等。发作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受伤并记录情况,进一步检查需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预防要合理安排生活、预防感染,后续有惊厥病史孩子要密切观察、规律用药,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常见原因
(一)非疾病因素
1.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对于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5岁的孩子,神经系统还在不断发育中。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的抑制功能尚未完全建立,当受到一些轻微刺激时,比如突然的声音、光线变化等,就容易出现惊厥。例如,在孩子浅睡眠阶段,受到外界轻微干扰,可能引发惊厥。
年龄越小,这种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的情况越明显,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此类情况会减少。
2.疲劳
孩子如果过度疲劳,比如白天玩耍过度、睡眠不足等,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也可能在睡觉中出现惊厥。例如,长时间参加高强度的户外活动后,孩子身体疲劳,睡眠时大脑仍处于相对兴奋状态,容易引发惊厥。
3.情绪因素
孩子如果在睡前经历了较大的情绪波动,如过度兴奋、紧张等,也可能导致睡觉惊厥。比如孩子看了很刺激的动画片后入睡,情绪没有及时平复,大脑神经仍有兴奋残留,就可能出现惊厥。
4.饮食因素
孩子如果在睡前吃得过饱,胃肠道负担加重,会影响睡眠质量,也可能引发惊厥。另外,个别孩子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或不耐受,虽然不是直接由食物引起惊厥,但可能通过影响睡眠间接导致。例如,孩子睡前食用了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胃肠不适,进而影响睡眠时出现惊厥。
(二)疾病因素
1.发热性惊厥
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之一,多发生于6个月-5岁的孩子。当孩子因感染等原因发热时,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就容易引发惊厥。一般体温多在38.5℃以上,特别是体温快速上升阶段。例如,孩子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体温从37℃多快速上升到39℃左右时,可能出现惊厥。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发热时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有关。
2.癫痫
如果孩子既往有癫痫病史,在睡觉中也可能出现惊厥发作。癫痫是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孩子可能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惊厥的表现形式多样,可能是全身抽搐,也可能是局部的肢体抽动等。比如有癫痫病史的孩子,在睡眠周期中,大脑异常放电导致惊厥发作。
3.颅内感染
如脑膜炎、脑炎等。病原体感染颅内,引起颅内炎症反应,导致脑组织受损,进而引发惊厥。孩子除了惊厥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孩子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同时可能在睡眠中出现惊厥。
4.代谢紊乱
低血糖:孩子如果长时间没有进食,尤其是空腹时间过长后睡觉,可能出现低血糖,导致惊厥。例如,新生儿如果喂养不及时,可能发生低血糖惊厥。低血钙: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孩子,容易出现低血钙,也可能在睡觉中惊厥。因为血钙降低会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从而引发惊厥。
二、惊厥发作时的紧急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孩子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如果孩子口腔内有分泌物,要及时清理。例如,让孩子头偏向一侧,用纱布等清理口腔异物。
2.防止受伤
移开周围尖锐、硬的物品,避免孩子在惊厥发作时受伤。不要强行按压孩子的肢体,以免造成骨折等损伤。
3.记录发作情况
记录惊厥发作的时间、表现等,如惊厥持续的时间、抽搐的部位等,这对医生判断病情很重要。
三、进一步检查与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
医生会询问孩子的既往健康情况,包括是否有发热、感染病史,是否有癫痫家族史等。例如,询问孩子最近是否有感冒、腹泻等感染情况,家族中是否有人有癫痫病史。
2.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检查神经系统体征等。比如测量体温看是否有发热,检查孩子的肌张力、反射等神经系统相关体征。
3.辅助检查
血常规:如果怀疑感染,通过血常规可以了解白细胞等指标情况,判断是否有感染存在。例如,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能升高。
脑电图:对于怀疑癫痫的孩子,脑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通过记录大脑电活动,发现异常放电情况。
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对于怀疑颅内病变(如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等)的孩子,有助于明确颅内情况。例如,颅内感染可能在头颅MRI上表现出相应的异常信号。
四、预防与后续注意事项
(一)预防
1.合理安排生活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让孩子的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例如,学龄前儿童每天保证11-13小时的睡眠时间。
注意孩子的情绪管理,在孩子睡前避免让其处于过度兴奋或紧张的状态。可以通过讲故事、听轻柔音乐等方式帮助孩子放松情绪,平稳入睡。
2.预防感染
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在季节交替等感染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例如,流感高发季节,避免带孩子去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且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对于有发热性惊厥病史的孩子,在发热初期要积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体温快速上升引发惊厥。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方法,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安全。
(二)后续注意事项
1.对于有惊厥病史的孩子
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记录惊厥发作的频率、表现等,定期带孩子复诊。例如,每月记录一次惊厥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表现等,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孩子有癫痫等疾病,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规律用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特殊人群注意
对于婴幼儿,家长要特别注意其睡眠环境的安全,保持周围无尖锐物品,床铺柔软但不要过软,防止孩子在惊厥时窒息或受伤。对于有代谢紊乱相关惊厥风险的孩子,如低血钙的孩子,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定期监测血钙等指标。例如,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补充维生素D,定期带孩子检测血钙水平,根据结果调整补充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