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有开胸手术和介入治疗两种方式,开胸手术适应证为较大缺损或合并其他复杂畸形等,禁忌证为严重肺动脉高压伴右向左分流等;介入治疗适应证为继发孔型缺损且符合边缘条件等,禁忌证为原发孔型等。开胸手术操作是全身麻醉后胸部切口暴露心脏用补片修补,创伤大、恢复慢;介入治疗是局部或全身麻醉后股静脉穿刺送封堵器封堵,创伤小、恢复快但对解剖条件要求高。术后开胸手术恢复需1-2周,可能有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介入治疗术后住院短,可能有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儿童患者根据年龄和病情选,成年患者一般符合介入适应证者优先选,特殊成年患者综合评估后选。需综合患者病情、解剖、年龄等选最适合治疗方式。
一、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房间隔缺损开胸手术(传统外科手术)
1.适应证
对于较大的房间隔缺损,如缺损直径大于30mm,或者合并其他心脏畸形需要同期处理的情况。例如,有些患者除了房间隔缺损外,还伴有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复杂心脏畸形,此时开胸手术更便于同时处理多种心脏结构异常。
年龄较小的婴幼儿,若房间隔缺损情况适合开胸手术操作,因为婴幼儿的介入治疗器械可能相对有限,开胸手术在操作空间和对复杂情况的应对上有一定优势。
2.禁忌证
严重的肺动脉高压,且已出现右向左分流(艾森曼格综合征),此时开胸手术风险极大,因为手术难以纠正已出现的肺血管病变导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
身体一般状况极差,不能耐受开胸手术创伤的患者,如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晚期等情况。
(二)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1.适应证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通常在5-36mm之间,且缺损边缘至房室瓣、主动脉瓣及肺静脉的距离符合介入治疗要求,一般要求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5mm,至房室瓣≥7mm。例如,大部分单纯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若符合上述边缘条件,可优先考虑介入治疗。
年龄一般在3岁以上,因为3岁以上患儿的血管和心脏大小等解剖结构相对更适合介入器械的操作,但也需根据个体情况评估,对于个别小年龄但解剖条件合适的患儿也可考虑。
2.禁忌证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及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这类缺损由于解剖位置特殊,介入治疗难以成功,通常需要开胸手术。
合并心内膜炎,或者存在其他未控制的感染性疾病,此时进行介入治疗可能导致感染扩散。
心房内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可能导致血栓脱落,引起严重的栓塞事件。
二、手术操作过程及特点
(一)开胸手术
1.操作过程
患者需全身麻醉,然后在胸部做一个适当长度的切口,通常是胸骨正中切口或者侧胸切口。切开皮肤、肌肉等组织后,暴露心脏,通过体外循环(对于复杂情况或婴幼儿)或者非体外循环下(对于部分简单情况),找到房间隔缺损部位,用补片修补缺损。例如,在体外循环下,通过阻断主动脉,使心脏暂时停跳,然后将预先裁剪好的补片缝合在缺损部位,恢复心脏血流。
2.特点
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心脏内部结构,对于复杂的心脏畸形可以同时处理,手术视野清晰。缺点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胸部切口愈合需要一定时间,术后疼痛等不适相对较明显。
(二)介入治疗
1.操作过程
患者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通过股静脉穿刺,将导管送入心脏,找到房间隔缺损部位,然后通过导管送入封堵器,释放封堵器将房间隔缺损封堵。例如,先通过X线和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引导,确定封堵器的位置合适后,释放封堵器,使其贴附在房间隔两侧,达到封堵缺损的目的。
2.特点
优点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胸部无明显切口,患者痛苦小。缺点是对患者的解剖条件要求较高,对于不符合介入治疗边缘条件的缺损无法进行,而且存在封堵器移位、溶血等并发症的可能。
三、术后恢复及并发症
(一)开胸手术术后
1.恢复
术后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观察一段时间,监测生命体征、心脏功能等。一般需要1-2周的住院恢复时间,术后需要逐渐增加活动量。对于婴幼儿患者,由于其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恢复时间可能相对较长,需要密切观察生长发育情况。
2.并发症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伤口感染,尤其是胸部切口较大时,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心律失常,由于心脏手术对心肌的操作可能影响心脏的电活动;低心排综合征,多见于体外循环术后,表现为血压低、尿量少、组织灌注不足等。
(二)介入治疗术后
1.恢复
术后住院时间较短,一般1-3天即可出院,术后恢复较快,可较快恢复正常活动。但需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等,观察封堵器情况。
2.并发症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封堵器脱落,虽然发生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可能导致严重的血管栓塞等;溶血,由于封堵器与血液接触可能引起红细胞破坏;心脏传导阻滞,少数患者在介入操作过程中可能损伤传导系统,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等。
四、不同人群的选择考虑
(一)儿童患者
1.年龄较小的儿童
若房间隔缺损符合开胸手术适应证,尤其是合并其他复杂心脏畸形时,开胸手术可能更合适,因为能够直接处理多种心脏问题。但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相对慢,需要加强术后护理,注意伤口护理和预防感染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介入治疗的器械和操作条件可能受限,所以开胸手术在一定情况下是必要的选择。
2.年龄较大的儿童
如果是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是较好的选择,因为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胸部外观等。但仍需严格评估解剖条件,确保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二)成年患者
1.一般成年患者
对于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的成年患者,介入治疗通常是优先考虑的,因为创伤小,恢复后对日常生活影响小。但如果存在解剖结构不符合介入要求或者合并其他复杂情况,则需要考虑开胸手术。
2.特殊成年患者
合并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成年患者,开胸手术可能会对呼吸功能产生更大影响,此时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介入治疗,但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而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大创伤的成年患者,也会优先考虑介入治疗,但同样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总之,房间隔缺损开胸手术和介入治疗各有优劣,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解剖特点、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