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结节是乳腺组织增生及退行性变形成的肿块,可分多种类型,形成与内分泌、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相关,检查有超声、钼靶、MRI、病理等方法,处理上良性结节可定期观察或药物治疗,恶性结节需手术及综合治疗,不同人群如育龄、中老年及特殊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乳腺结节的定义
乳腺结节是乳腺组织增生及退行性变,形成的肿块,可表现为单一结节或多个结节,可触及或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
二、乳腺结节的分类及常见类型
1.根据病因分类
增生性结节:与内分泌失调相关,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波动时易出现,尤其在月经周期变化时可能有大小、质地的改变,与乳腺的周期性增生和复旧不全有关。
肿瘤性结节:又分为良性肿瘤性结节和恶性肿瘤性结节。良性肿瘤性结节如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一般边界清晰、活动度好;恶性肿瘤性结节即乳腺癌的病灶,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但近年有年轻化趋势,常表现为边界不清、质地硬、活动度差等。
感染性结节:多因乳腺组织感染细菌等病原体引起,如哺乳期乳腺炎形成的结节,常伴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有明确的感染病史或诱因。
2.根据影像学表现分类
超声检查分类:通常采用BI-RADS分类法,0类表示需要结合其他检查;1类为阴性;2类多为良性病变;3类倾向良性,恶性风险<2%;4类又分为4A、4B、4C,4A恶性可能性为2%-10%,4B为10%-50%,4C为50%-95%;5类恶性可能性>95%;6类已活检证实为恶性。
三、乳腺结节的形成原因
1.内分泌因素
女性的雌激素、孕激素等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是重要因素。例如,长期精神压力大、熬夜等生活方式紊乱可影响内分泌,导致雌激素相对过多,刺激乳腺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结节。育龄期女性在月经前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乳腺结节可能会稍有增大伴胀痛,月经后部分可缓解。
2.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长期高脂饮食可能影响内分泌环境,增加乳腺结节发生风险。
作息: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激素分泌节律,进而影响乳腺组织的正常代谢,容易促使乳腺结节形成或加重原有结节状况。
情绪: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乳腺,导致乳腺结节的发生或发展,因为情绪因素可干扰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调节。
3.遗传因素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患乳腺结节尤其是恶性结节的风险相对较高。某些遗传基因突变会增加乳腺组织发生异常增生形成结节的易感性,如BRCA1/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携带相关突变基因的女性乳腺结节恶变几率较常人升高。
4.其他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乳腺组织的生理功能逐渐发生变化,中老年女性乳腺结节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恶性结节的比例也有所增加。
妊娠哺乳:妊娠哺乳过程对乳腺是一种生理调节,部分女性在妊娠哺乳后乳腺结节可能会有变化,有的可能缩小甚至消失,有的则可能受激素等影响出现结节。
四、乳腺结节的检查方法
1.乳腺超声检查
是乳腺结节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乳腺组织的结构、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能初步判断结节的性质,如良性结节多呈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恶性结节常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等。
2.乳腺X线摄影(钼靶)
对于发现乳腺内的微钙化等情况较为敏感,尤其适合检测中老年女性乳腺的病变,可帮助鉴别结节的良恶性,但对年轻女性致密型乳腺的结节显示效果相对较差。
3.磁共振成像(MRI)
对乳腺结节的检出敏感性较高,尤其是对于多灶、多中心的乳腺病变以及评价乳腺结节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优势,可更精确地判断结节的范围和性质,但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4.病理检查
是确诊乳腺结节性质的金标准,包括细针穿刺活检、空芯针穿刺活检及手术切除活检等。通过获取结节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能够明确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五、乳腺结节的处理原则
1.良性结节的处理
定期观察:对于BI-RADS1-3类的良性结节,如果结节较小、无明显症状,可定期(一般3-6个月)进行乳腺超声等检查,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如纤维腺瘤,若结节稳定且无明显增大,可继续观察;对于增生性结节,若与月经周期相关的胀痛等症状不严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等)后症状缓解,也可定期观察。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因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增生性结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调节内分泌的药物,但药物治疗一般作为辅助手段,且需密切观察结节变化。
2.恶性结节的处理
手术治疗:一旦确诊为乳腺癌等恶性结节,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会根据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等。
综合治疗:术后常需要结合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例如,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可使用靶向治疗药物;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可根据情况进行内分泌治疗。
六、不同人群乳腺结节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
此阶段女性乳腺受内分泌影响较大,月经周期中乳腺结节可能有生理性变化。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保持心情愉悦。当发现乳腺结节时,需重视定期复查,因为此阶段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对处于上升期前的平稳阶段,但仍需密切关注结节变化。如果结节在短期内明显增大或出现其他可疑恶性征象,要及时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
2.中老年女性
随着年龄增长,乳腺组织逐渐趋向衰老,恶性结节的可能性相对增加。要更加重视乳腺健康检查,除了定期进行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外,一旦发现乳腺结节,要及时进行详细评估,包括可能的病理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并及时处理。同时,中老年女性要注意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如有乳腺结节相关的不适及时就医。
3.特殊人群(如患有内分泌疾病的女性)
患有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的女性,由于内分泌系统相互关联,乳腺结节的发生风险可能更高。这类人群在发现乳腺结节后,除了针对乳腺结节进行检查和处理外,还需要积极治疗原有的内分泌疾病,因为内分泌紊乱的纠正有助于乳腺结节的改善。例如,患有甲亢的女性,在控制甲状腺功能的同时,关注乳腺结节的变化情况,必要时进行相应的乳腺结节诊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