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心电图会有ST段、T波、Q波改变及心律失常等表现,且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老年患者心电图改变可能不典型,女性患者ST段压低更常见,吸烟、高脂饮食会加重心电图异常,有心肌梗死或高血压病史患者心电图改变更明显。
一、ST段改变
(一)ST段抬高
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特征:在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这种改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例如,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胸导联V1-V5等区域可出现ST段抬高。一般来说,ST段抬高的程度与心肌缺血、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严重的ST段抬高提示心肌细胞损伤较为严重,可能存在较大面积的心肌缺血坏死风险。
2.非ST段抬高型冠心病情况:部分冠心病患者尤其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T段可无明显抬高,但可能有压低等其他改变。
(二)ST段压低
1.心肌缺血表现:当心肌缺血时,在相应导联可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复极异常,从而引起ST段压低。例如,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时,可出现相应导联的ST段压低,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后,ST段压低可改善。不同的导联ST段压低可能提示不同部位的心肌缺血,如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可能提示下壁心肌缺血,V1-V5导联ST段压低可能提示前壁等部位心肌缺血。
二、T波改变
(一)T波低平或倒置
1.慢性心肌缺血表现:在冠心病患者中,长期慢性心肌缺血可导致T波低平或倒置。例如,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缓解期可能出现T波低平或倒置。T波低平或倒置的程度与心肌缺血的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一般来说,T波倒置越深,提示心肌缺血可能越严重。这种改变是由于心肌细胞长期处于缺血状态,心肌复极过程发生异常所致。
2.不同部位心肌缺血的T波改变特点:如果是前壁心肌缺血,可能表现为V3-V5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如果是下壁心肌缺血,则可能出现Ⅱ、Ⅲ、aVF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等情况。
(二)T波高尖
1.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可能:在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有时可出现T波高尖的表现。例如,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相应导联可能出现T波高尖,随着病情进展,后续会出现ST段抬高、病理性Q波等典型心肌梗死演变过程。但T波高尖还可见于其他情况,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等综合判断。
三、Q波改变
(一)病理性Q波
1.心肌梗死标志:当心肌发生坏死时,在心电图上可出现病理性Q波,表现为Q波宽度≥0.04s,深度≥同导联R波的1/4。病理性Q波的出现是心肌梗死的重要标志之一。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果出现了病理性Q波,提示相应部位的心肌已经发生了坏死。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会出现相应导联的病理性Q波,如前壁心肌梗死可在V1-V5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下壁心肌梗死可在Ⅱ、Ⅲ、aVF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等。
2.陈旧性心肌梗死表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也会存在病理性Q波,这是心肌坏死修复后留下的心电图痕迹。
四、心律失常
(一)室性早搏
1.冠心病常见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现室性早搏。在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情况下,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室性早搏的发生。室性早搏的出现频率可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一些病情较重的冠心病患者可能频繁出现室性早搏,而病情较轻者可能偶尔出现。
2.对患者的影响:频繁的室性早搏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脏功能,导致心悸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增加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二)心房颤动
1.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情况:冠心病患者也是心房颤动的高发人群之一。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心肌重构等因素可能诱发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时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f波,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房颤动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等情况,增加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五、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影响
(一)年龄因素
1.老年患者特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可能不典型。随着年龄增长,心肌发生生理性退变等情况,可能会掩盖一些典型的冠心病心电图表现。例如,老年患者可能ST段改变不明显,但存在T波低平或倒置等非特异性改变,同时更容易合并心律失常等情况,这是因为老年患者心脏传导系统等发生退变,心脏电活动稳定性下降。
2.年轻患者特点:年轻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可能相对更具特异性一些,但也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例如,年轻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可能ST段抬高表现较为典型,但相对老年患者来说,其基础心脏病变可能相对较轻,但一旦发病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二)性别因素
1.女性患者特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有时与男性有所不同。女性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时,ST段压低可能更为常见,而ST段抬高相对男性患者可能较少。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特点,如内分泌等因素影响心肌电活动有关。而且女性冠心病患者在临床表现上也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延误。
2.男性患者特点: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相对更为多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情况在男性患者中相对较多见,但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判断。
(三)生活方式因素
1.吸烟患者:长期吸烟的冠心病患者,其心电图改变可能更明显。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等,加重心肌缺血,从而更容易出现ST段改变、心律失常等心电图异常。例如,吸烟的冠心病患者可能T波改变更为显著,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发生频率更高。
2.高脂饮食患者:高脂饮食的冠心病患者,由于血脂异常,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进一步影响心肌供血,心电图上可能更早出现心肌缺血相关的改变,如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情况可能出现得更早。
(四)病史因素
1.有心肌梗死病史患者: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心电图上会有相应的病理性Q波等改变,而且可能存在心肌重构等情况,导致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例如,既往前壁心肌梗死患者,V1-V5导联可能存在病理性Q波,同时容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等。
2.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其心电图改变可能更易出现左心室肥厚等相关表现,同时高血压会加重心脏负担,进一步影响心肌供血,导致心电图上心肌缺血等改变更为明显。



